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菲律宾美国统治时期

美国在菲律宾的历史殖民时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菲律賓美國統治時期
Remove ads

菲律宾美国统治时期(英语:Philippines under American Administration)始于1898年美国菲律宾建立美国菲律宾群岛军政府,当时菲律宾已脱离西属东印度群岛,不再是西班牙帝国殖民地,结束于美国在1946年7月4日正式承认菲律宾共和国的独立。

事实速览 菲律宾美国统治时期Philippines under American Administration, 地位 ...
Remove ads

菲律宾革命和美西战争

菲律宾革命始于1896年8月,结束于比亚克纳巴托条约。比亚克纳巴托条约是西班牙驻菲律宾殖民总督费尔南多·普里莫·德里维拉与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菲律宾革命领袖埃米利奥·阿奎纳多于1897年12月15日签署的停火协议。该条约要求埃米利奥·阿奎纳多和他属下的军队投降。卡蒂普南[2][3][4](菲律宾一支反西班牙的秘密革命社团)得到西班牙政府特赦和金钱赔偿,作为对西班牙政府之作为的回应,埃米利奥·阿奎纳多等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菲律宾革命领袖同意流亡香港[5][6][7]

西班牙未能按照美国政府的要求在古巴进行积极的社会改革,这是美西战争的根本原因。1898年4月19日,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向西班牙发出最后通牒。虽然西班牙没有获得其他欧洲国家的外交支持,但是仍然向美国宣战,美国随后于4月25日向西班牙宣战。[8][9]当时担任美国海军部助理部长的西奥多·罗斯福命令海军准将乔治·杜威指挥美国海军亚洲分舰队。美国海军亚洲分舰队于4月27日启程前往菲律宾,并于4月30日晚间抵达马尼拉湾。并与西班牙舰队于1898年5月1日发生马尼拉湾战役美军在数小时内取得胜利。[10][11]

Thumb
马尼拉湾海战

乔治·杜威在美西战争的第一次交战中出人意料地迅速取得胜利,促使美国政府做出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马尼拉的决定。[10]乔治·杜威派遣快艇前往香港,将埃米利奥·阿奎纳多运回菲律宾。埃米利奥·阿奎纳多于5月19日抵达菲律宾,在与乔治·杜威短暂会面后,恢复了反抗西班牙人的革命活动。[12]

8月13日,在不知道美国与西班牙签署停战协定的情况下,[13][14][15]美军通过夺取西班牙军队在马尼拉的阵地发动了马尼拉战役[16][17]并成功占领马尼拉。

Remove ads

美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停战协定

1898年8月12日,美国和西班牙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签署了停战协定。[18]该停战协定的全文直到11月5日才公开,但第三条写道:“美国将占领和控制马尼拉的城市海湾港口,等待和平条约的缔结,这应决定菲律宾的控制权。”[19][20]1898年8月14日,即占领马尼拉两天后,美国在菲律宾建立美国菲律宾群岛军政府,由韦斯利·梅里特将军担任军事总督。[21]在美国菲律宾群岛军政府的军事统治期间,美国军事指挥官在美国总统的授权下作为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统治菲律宾。 美国菲律宾群岛军政府引入了美国式的学校制度,最初由军人担任教师,在司法方面,重建菲律宾的民事刑事法院,包括最高法院[22]并在菲律宾的城镇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1899年5月7日,美军在菲律宾布拉干省描里瓦举行了第一次地方选举。[23]美国在菲律宾任命文官总督后,随着菲律宾部分地区得到平定并牢牢置于美国控制之下,该地区的责任将移交给文官总督,军事总督职位于1902年7月被废除。[24]

菲律宾革命政府于6月至9月10日举行了选举,结果产生了一个名为马洛洛斯国会的立法机构。在1898年9月15日至11月13日的会议上,马洛洛斯宪法获得通过。它于1899年1月21日颁布,创建了以埃米利奥·阿奎纳多为总统的菲律宾第一共和国[25]

巴黎条约于1898年12月签署,正式结束了美西战争。它的条款包括将菲律宾群岛割让给美国,为此将支付2000万美元作为补偿。[26][27][28]

1898年12月21日,威廉·麦金莱总统宣布对菲律宾实行仁慈同化政策。菲律宾于1899年1月4日宣布了这一消息。根据这项政策,菲律宾将置于美国的主权之下,美国军队奉命宣布自己是菲律宾的朋友而不是侵略者[29]

Remove ads

美菲战争

Thumb
1898年,格雷戈里奥·德尔皮拉尔 (Gregorio del Pilar) 和他的部队

埃米利奥·阿奎纳多抗议美军将领埃尔韦尔·奥蒂斯自封为“菲律宾军事总督”,埃米利奥·阿奎纳多指出菲律宾拒绝接受美国的管辖主权。[30][31]菲律宾人被迫准备好向美国人开战。[32]

1899年6月2日,菲律宾第一共和国向美国宣战。[33]菲律宾军队在战场上表现不佳。1901年,埃米利奥·阿奎纳多被捕并宣誓效忠美国,标志着美菲战争的结束。

战争期间菲律宾人的伤亡人数比美国人多得多。在岛上战斗的大约125000名美国士兵中,有近4000名美国士兵阵亡。[34]大约有20000名菲律宾士兵和250000至100万非战斗人员死亡。[35]

19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菲律宾组织法,批准并确认了威廉·麦金莱设立菲律宾委员会的行政命令,并规定将建立两院制的菲律宾立法机构,由选举产生的下议院和官派的菲律宾委员会上议院)组成。[36][37]

美属菲律宾

1902年的菲律宾组织法是美属菲律宾的宪法。该法规定了由美国总统任命的总督和由选举产生的下议院。菲律宾组织法还取消了天主教作为菲律宾国教的地位。美国政府为解决修士的地位问题,与梵蒂冈进行了谈判。天主教会同意出售修士们的庄园,并承诺逐步用菲律宾人和其他非西班牙籍神父代替修士们。[38]

1907年,选举产生的菲律宾议会作为两院制立法机构的下议院召开,菲律宾委员会为上议院。从1907年开始,菲律宾议会[39]和后来的菲律宾立法机关每年都通过决议,表达菲律宾人对独立的渴望。

1916年8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琼斯法案,琼斯法案是菲律宾的新组织法。[40]它的序言指出,菲律宾的最终独立将是美国的政策,取决于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该法保留了由美国总统任命的菲律宾总督,但建立了两院制的菲律宾立法机构,以取代民选的菲律宾议会(下议院);它用选举产生的参议院取代了官派的菲律宾委员会(上议院)。[41]

1916年10月3日菲律宾举行选举,建立了菲律宾参议院。1919年2月23日菲律宾独立代表团赴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说请愿,另赴美国国会表明菲律宾已经做好独立准备。[42]1920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国会进行告别演说,呼吁国会通过菲律宾独立法案但未获得美国国会同意。[43]

1934年3月菲律宾参议院议长曼努埃尔·奎松组团赴美国国会进行游说,美国国会通过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规范菲律宾独立需要进行的程序,1934年3月24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签署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成为正式法律,[44]1934年5月1日菲律宾参议院通过泰丁斯·麦克杜菲法案。1934年7月10日菲律宾选举出制宪会议代表。1934年7月30日菲律宾制宪会议起草菲律宾宪法[45]1935年2月8日,菲律宾制宪会议通过宪法草案

1935年3月23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签署菲律宾宪法草案。1935年5月14日菲律宾举行公民投票通过宪法草案。1935年9月17日菲律宾举行正副总统大选,曼努埃尔·奎松当选菲律宾国协首任总统。1935年11月15日菲律宾国协正式建立。[46]

Remove ads

日本占领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

1941年12月7日,日本攻击美国珍珠港,1941年12月8日日本攻击菲律宾国协,1942年1月3日日本占领马尼拉颁布戒严法,实施军事管理。1942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菲律宾,1943年6月日本要求菲律宾召开新的制宪会议,研拟殖民政府的新宪法草案。[46]

1943年10月建立菲律宾第二共和国傀儡政权)。[46]

盟军于1945年击败了日军,收复菲律宾。到战争结束时,估计有超过100万菲律宾人(包括正规军警察游击队平民)在战争中丧生。[47][48]

独立(1946)

1945年10月11日,菲律宾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49][50] 1946年7月4日,在曼努埃尔·罗哈斯担任总统期间,菲律宾通过美国政府与菲律宾政府之间的《马尼拉条约》正式被美国承认为独立国家。[50][51][52] 该条约规定承认菲律宾共和国的独立和美国放弃对菲律宾群岛主权[53]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