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莱森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萊森龍屬
Remove ads

莱森龙属(Lessemsaurus)是蜥脚形亚目莱森龙科恐龙的一属,由何塞·波拿巴于1999年正式叙述、命名。 化石发现自阿根廷拉里奥哈省西南部的独立县,地层为洛斯科洛拉多斯组英语Los Colorados Formation上部,大致相当于晚三叠纪诺利阶晚期,距今约2.1亿年前。

事实速览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下属分类

目前仅包含模式种似蜥脚莱森龙(Lessemsaurus sauropoides)。

词源

属名“Lessemsaurus”为纪念美国恐龙学会(The Dinosaur Society)创始人Donald Lessem,种名“sauropoides”意为“类蜥脚类的”,用于强调其躯干前段椎骨的形态与原始蜥脚类相似。[1]

描述

何塞·波拿巴指定的正模标本PVL 4822-1包括一组颈椎前段及荐椎骨骼,其具体由3个颈椎神经弓和3个分离的颈椎椎体、14个背椎神经弓、2个荐椎神经弓及大量背椎椎体组成。此外还有部分附肢骨和其他荐前椎体可能与该标本有关,但Pol&Powell(2007)指出,由于缺乏连贯的关联骨骼,目前无法确定PVL 4822的各个骨骼元素是否来自同一具个体。因此,他们建议将正模标本限定为波拿巴最初描述并绘图的八个荐前神经弓,均编入目录号PVL 4822–1。这八个神经弓分别编号为PVL 4822-1/1至PVL 4822-1/7和PVL 4822-1/10。[2]

归入标本包括最初统一编号为PVL 4822的材料,除去归入正模标本的其余部分已被赋予新的编号以便于个体识别(编号为PVL 4822/8–4822/9和4822/11–4822/79)。这些标本包括若干背椎和荐椎,肩胛骨,喙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第一和三掌骨,第一指骨,髂骨,坐骨,耻骨,股骨,胫骨,一些不完整的掌骨和足趾骨节。[2]

这些化石由波拿巴和其他学者在1971年利略基金会组织的古生物考察期间发现,彼此间位置紧密。波拿巴将这些材料解读为三个个体。[2][1]

鉴定特征

一种比里奥哈龙更大的原蜥脚类恐龙,其中段与后段颈椎及现存的背椎具有比其他原蜥脚类更高的神经弓。中段与后段颈椎表现出显著的后关节突间横向收缩、深的后脊窝以及高大的后关节突下窝。中段与后段背椎的神经棘高度超过宽度,其高度与宽度之比约为1.5–2比1。[1]

Pol&Powell(2007)基于归入标本进行了重新诊断,基于波拿巴(1999)提出的鉴定特征修订:一种体型巨大的非真蜥脚类蜥脚形类恐龙,具有以下特征组合(*号标记为独有的自衍征autapomorphies):背椎与中-后段颈椎具有高耸的神经弓;神经弓在后关节突下方明显收缩;存在深的神经棘后窝;后关节突下方具背腹向高的凹陷区;中-后段背椎的神经棘高于其前后长(高度与长度比为1.5–2.0);肩胛骨粗壮,骨干显著扩展;第一掌骨极短,其近端宽度大于掌骨全长;第二掌骨近侧外侧角具锐角状突起*;髂骨的耻骨柄内侧具有一窄而边缘化的内壁突起,构成髋臼内侧壁的一部分*;髂骨短嵴从坐骨柄基部延伸至髂骨后髋臼突后缘*;胫骨远端横截面近于矩形,其长轴呈左右向分布,长度约为前后轴的两倍。[2]

Remove ads

分类

波拿巴(1999)将其放置于原蜥脚类内[1],但Pol&Powell(2007)指出,莱森龙的系统发育结果高度依赖于“原蜥脚类”是否被支持为一个单系群,在对化石的重新诊断中,Pol&Powell(2007)发现莱森龙与雷前龙相似,可能为一姊妹支[2]

以下为Pol等人(2011)绘制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莱森龙在蜥脚类中的位置[3]: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农神龙属 Saturnalia

泉水谷龙属 Pantydraco

槽齿龙属 Thecodontosaurus

埃弗拉士龙属 Efraasia

吕勒龙属 Ruehleia

板龙属 Plateosaurus

大脚类 Massopoda

里奥哈龙属 Riojasaurus

大椎龙属 Massospondylus

科罗拉多斯龙属 Coloradisaurus

禄丰龙属 Lufengosaurus

兀龙属 Gyposaurus

云南龙属 Yunnanosaurus

近蜥龙类 Anchisauria

近蜥龙属 Anchisaurus

地爪龙属 Aardonyx

利奥尼拉龙属 Leonerasaurus

黑丘龙属 Melanorosaurus

蜥脚下目 Sauropoda

雷前龙属 Antetonitrus

莱森龙属 Lessemsaurus

哥打龙属 Kotasaurus

火山齿龙属 Vulcanodon

真蜥脚类 Eusauropoda

Apaldetti等人(2018)建立莱森龙科,将二属包括在内[4]: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鼠龙属 Mussaurus

地爪龙属 Aardonyx

距叉龙属 Sefapanosaurus

黑丘龙科 Melanorosauridae

卡米洛特龙属 Camelotia

黑丘龙属 Melanorosaurus

蜥脚下目 Sauropoda
莱森龙科 Lessemsauridae

雷前龙属 Antetonitrus

巨龙属 Ingentia

莱森龙属 Lessemsaurus

布里卡纳龙属 Blikanasaurus

珙县龙属 Gongxianosaurus

造雨龙属 Pulanesaura

沉重龙类 Gravisauria

以下支序图展示了Rauhut等人(2020)施莱特海姆龙的系统发育研究,莱森龙属在大脚类中的系统发育位置[5]:

大脚类 Massopoda

优胫龙属Eucnemesaurus

里奥哈龙属 Riojasaurus Thumb

莎拉龙属 Sarahsaurus

大椎龙科 Massospondylidae

云南龙属 Yunnanosaurus

金山龙属 Jingshanosaurus Thumb

沙怪龙属 Seitaad

科罗拉多斯龙属 Coloradisaurus

冰河龙属 Glacialisaurus Thumb

禄丰龙属 Lufengosaurus

大椎龙属 Massospondylus Thumb

远食龙属 Adeopapposaurus

莱氏龙属 Leyesaurus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iformes

星宿龙属 Xingxiulong

近蜥龙属 Anchisaurus

利奥尼拉龙属 Leonerasaurus Thumb

鼠龙属 Mussaurus Thumb

地爪龙属 Aardonyx

距叉龙属 Sefapanosaurus

兽腿龙属 Meroktenos

黑丘龙属 Melanorosaurus

卡米洛特龙属 Camelotia

莱森龙属 Lessemsaurus

雷前龙属 Antetonitrus Thumb

巨龙属 Ingentia

布里卡纳龙属 Blikanasaurus

造雨龙属 Pulanesaura

珙县龙属 Gongxianosaurus

施莱特海姆龙属 Schleitheimia

伊森龙属 Isanosaurus

塔邹达龙属 Tazoudasaurus

蜥脚下目 Sauropoda Thumb

Remove ads

古环境

洛斯科洛拉多斯组以其出土的早期恐龙化石而闻名,包括属于腔骨龙类恶魔龙属以及“原蜥脚类”恐龙科罗拉多斯龙属、莱森龙属和里奥哈龙属等。磁性地层分析表明,洛斯科洛拉多斯组的沉积年代介于约2亿2700万年前至2亿1300万年前之间。[6] [7]

地层由红色的细至中粒砂岩组成,夹有粉砂岩及附属的泛滥平原泥岩,后者显示出早期钙化土壤发育的特征,表明该地层形成于一个由河流至湖泊组成的沉积环境中。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