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葛利普鸟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葛利普鸟属学名Grabauornis)是反鸟亚纲已灭绝的一个属,生存于早白垩世中国[1][2]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模式种凌源葛利普鸟(Grabauornis lingyuanensis)于2014年由约翰·达尔萨特(Johan Dalsätt)、珀尔·埃瑞克森(Per Ericson)与周忠和首次命名、描述。属名致敬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英语Amadeus William Grabau并组合古希腊语中表示“鸟”的ὄρνις一词。种名指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凌源市[3]。正式描述前,该物种的名字早在达尔萨特2012年的学位论文中就有提及,但当时仍为一个无效的论文名[4]

正模标本IVPP V14595由一副保存完好、压印在单块石板上的骨骼组成,发现于义县组,时间为距今1.25亿年的阿普第期[3]

葛利普鸟存在一个独特的特征组合。胸板背侧中部较侧翼向后延伸得更远,后者呈扇形。头部较短,口中有细小的圆锥形牙齿。至于前肢,第二指的第二及第三节指骨非常粗壮,第三掌骨较第二掌骨延伸得更远,手掌长度短于尺骨。除此之外,肩胛骨长而窄,向顶部逐渐变细[3]

葛利普鸟的肱骨长度为尺骨的95%,而大多数反鸟类处在77%至125%之间,因此葛利普鸟具有平均比值。描述者称,该值表明葛利普鸟有良好的飞行能力(比值超过130%的物种无法飞行),这一点可通过葛利普鸟拥有小翼羽来证实。叉骨的下匙骨也很发达[3]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