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葫芦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葫蘆問
Remove ads

葫芦问,又称葫芦运葫芦笨,是一种东亚掷赛游戏,各地图案与称呼各有不同,常作为农历新年亲友聚会时的游戏。

Thumb
台南安平的葫芦问

历史

过去农历新年时,人们会玩一种以年画方式印制的掷赛游戏,这类游戏棋盘为旋螺状,通常除终点外,其余棋位都是葫芦、八仙生肖等两两成双的图形,不同于升官图依采色决定进退,而是依骰点前进到某图后,再移动同图的位置上,机制与蛇梯棋相同,但蛇梯棋的两图差距是平均,而像是鹿港的葫芦问差距不同,以差11格最多,但越近终点会越小,使玩家在游戏后期差距减少[1]。学者认为这种游戏方式适合底层阶级玩,而升官图适于知识阶级玩[2],但江淮地区在民国初年时因科举制度废止,旧式的升官图也就慢慢不兴,当地人们改玩此戏[3]

据鹿港新祖宫耆老表示葫芦问所以有“问”,指的是玩的人想要进到某个位置时,就会念著“王公十骑内马”之类想要前进的口诀,也就是问的意思[4]。在各地名称各异,如台北艋舺称为葫芦运[5]、《台湾惯习记事》记录为葫芦笨[6]福建叫葫芦闷[7][8]、葫芦笨[9]闽南也可称星君图或葫芦棋[3];在汕头除称为葫芦闷外又称为得仙归位图[10]天津叫赶八蛇[7]江淮叫逍遥图[7]、小谣儿[3]苏北叫消消气[7]山东叫凤凰棋[11];也有的称为升仙图、升仙图本万利图[12]

此类戏于漳州又依图案分为两种,哪吒、八仙、孙悟空、马、龟精、蛤精、蟹精、目鱼精、终点为龙王的海底葫芦笨[9];与有八仙、济公、龟、马、驴、象、鸡、玉兔、虎、葫芦、刘海、金钟、古钱、鸟、菜、龙、梅花,终点为南极仙翁的山顶葫芦笨[13]

台湾流传的为以上第二种图,赌客押以志物,随采播迁[14],《台湾惯习记事》记载赌法为打葫芦笨,先到为胜者拿全部赌金[6]。早期的游戏纸是从泉州石狮祖店套色印刷批发进入台湾,后因市场供不应求,台南的王泉盈纸庄乃自行生产开工雕版[15]伊能嘉矩曾把台湾的玩法记录下来,将游戏名译为ホオロオブヌ[16]西川满还在台南购买昇官图与此戏,以作为创作版画的灵感,并在他的历史小说〈龙脉记〉描写德国工程师在建造台北基隆的铁路时,一旁的清朝士兵却在枕木以葫芦问来赌博[15]。到了现在的台湾也已是少见的童玩[4]

三立电视台的《戏说台湾》曾将此戏的台湾民间传说拍为电视剧《鹿港葫芦问》,由陈威翰游诗璟等人演出[17]

Remove ads

博具

  • 棋盘为螺旋状,以多种图案代表棋位,除了终点外,其余图案皆两两相对。
  • 每方一枚棋子。
  • 通常为两颗六面骰[1],也有用三颗骰[6]。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一带则是用捻转儿[18]

图案与口诀

Thumb
彰化鹿港的葫芦问

此戏在闽南族群流传不同的指引游戏进行的闽南语口诀,带有吉祥、诙谐、俚俗的意义,不同图案的排列组合或不同地区就会有不同的说法[19],如鹿港前头的口诀为:“么么驴、三矸仔、四乞食、五鸡、六猫、七宾、八鲤、九肥、十浸、十一吉(孽)、十二葫芦颠倒缩。”,是首次丢掷骰子时的口诀,如掷出两点前为“么么驴”,进两格到驴子再跳往前面的驴子;掷出三点为“三矸仔”从第三格葫芦跳往前面的葫芦。 [20]

艋舺前头的口诀为:“二驴、三矸仔、四乞丐、五鸡、六猫、七枪宾、八鲤、九游、十进、十一浸…”[19]台中前头的口诀为:“二驴载矸仔,乞食提五鸡。六猫逐七宾,九肥掠八鲤。十浸无头尾,十一孽到底。十二葫芦颠倒踅呀颠倒踅...”[21]

以下为鹿港葫芦运的图案与相关口诀[20]

更多信息 图案名称, 前方棋位 ...

其它图案

也有的图案不是八仙人物,如清代时的小升官图[22],民国时期温州有描写小升官图的竹枝词〈掷小升官图〉:“固山甲喇复章京,牛彔原来官不轻。铁木江山久儿戏,却从博具溯功名。”,有固山甲喇章京牛彔等清朝官名[23],这类型在山西称为打消遥[24]。还有图案是《水浒传》人物,如清代四川成都的水浒选仙图[25]。有的只有生肖图,没有八仙,最内部画为寿星,如山东潍县的十二生肖图[25]苏州桃花坞的耍货升官图画则是不倒翁、叫鸡、竹笛、摇鼓、宝塔、花鼓、弓箭、蛤蟆、金鱼、钹、仙人、木桶、皮老虎、地铃、笙等儿童玩具,中心为聚宝盆[8][26]

博法

  • 多人游戏。
  • 先将所有棋子放在起点外。
  • 轮流掷骰,每有一点就移动己棋过一个图,当至某图后再移到同样的图形处,若移到处已有敌棋,则会和该棋互换位置,若与第三位玩家棋子又在在同图上时,称为“三打不成”,和局重新开始。
  • 先达终点胜。[20]

参考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