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蒂娅·冯·哈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蒂娅·冯·哈布(Thea von Harbou,1888年12月27日—1954年7月1日)是一位德国编剧、小说家、电影导演和演员。她是科幻经典电影《大都会》(1927年)的编剧,也是1925年同名小说的作者。在电影从无声电影过渡到有声电影的时期,冯·哈布与她的丈夫、电影导演弗里茨·朗合作担任编剧。
Remove ads
生平
1906年首次亮相后,蒂娅·冯·哈布认识演员鲁道夫·克莱因-罗格,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他结婚。1917年,她和克莱因-罗格搬到了柏林,蒂娅·冯·哈布在那里发展作家生涯。她热衷于创作带有明显民族主义色彩的史诗神话和传说[1] 。一位历史学家评论:“她的小说充满爱国情怀,鼓舞士气,鼓励女性牺牲和责任,同时宣扬祖国的永恒荣耀”[1]。
她第一次与电影接触是德国导演乔·梅决定改编她的小说《圣辛普利齐亚》。从那一刻起,“她的小说创作速度慢了下来。很快,她就成为德国最著名的电影编剧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她与弗里茨·朗的合作,还因为她为F·W·茂瑙、卡尔·西奥多·德莱叶、埃瓦尔德·安德烈·都彭和其他德国杰出人物撰写剧本”[1]。
随着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德国电影开始被用于宣传目的。蒂娅·冯·哈布对新政权十分忠诚。1934年左右,即纳粹党上台一年后,她主动编写并执导了两部电影:《伊丽莎白与白痴》(Elisabeth und der Narr)和《汉内莱斯的天空》(Hanneles Himmelfahrt)。然而,她对导演的经历并不满意,在此期间她仍然是一位多产的编剧。“在每部电影都是‘国家电影’的政权下,蒂娅·冯·哈布为大约26部电影撰写了剧本,同时为无数其他电影提供了未署名的协助,其中包括几部具有无可争辩的国家社会主义世界观的电影”[2]。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她的丈夫艾伊·滕杜尔卡(Ayi Tendulkar)被迫离开德国,他们的婚姻也随之结束。在冯·哈布的祝福下,艾伊·滕杜尔卡追求了印度女子因杜玛蒂·古纳吉(Indumati Gunaji)并与之结婚,1953年,因杜玛蒂·古纳吉曾与蒂娅·冯·哈布碰面[3]。
Remove ads
私生活

蒂娅·冯·哈布与弗里茨·朗结婚后不久,就养成了公开追求年轻女性的习惯,但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是一对幸福的夫妻,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对普通人来说,这个家就像一个小型的异国艺术博物馆。随后,在拍摄《马布斯博士的遗嘱》期间,弗里茨·朗发现蒂娅·冯·哈布与小17岁的印度记者兼学生艾伊·滕杜尔卡睡在一起[4]。
1933年4月20日,朗与冯·哈布正式离婚后,两人逐渐失去了联系[5]。离婚后不久,冯·哈布与阿伊·滕杜尔卡秘密结婚,因为纳粹政权不允许公众人物与深色皮肤的印度人结婚[6][7][3]。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