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蒙古婆罗米文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柔然文或蒙古婆罗米文(蒙古语:ᠮᠤᠩᠭᠤᠯ
ᠪᠷᠠᠾᠮᠢ
ᠪᠢᠴᠢᠭ)出现于六世纪突厥汗国时期所立的惠斯陶勒盖碑文和布谷特碑之上,立碑时距离柔然汗国灭亡只有几十年,据信是用来拼写属于蒙古语系的柔然语。
![]() |

蒙古婆罗米文是一种拼写和音节[1]组合的,从上往下,从右向左竖写的文字[2]。该文字有2个独立元音[注 1],3个依赖元音[注 2](4个字符:6个音调:3个强元音和3个弱元音)和24个辅音或元辅音[注 3](20个音调)。
文字特点

布谷特碑有四面,三面书写粟特文,而余下一面为婆罗米文字,曾被推测为佛教经文。惠斯陶勒盖碑则仅有婆罗米文字。丝路绿洲的婆罗米字母文书,一律从左至右写,行数从上而下排列,但此种文字为自上至下、自右至左的书写顺序。经婆罗米文字专家解读,发现这种文字所拼写的是一种蒙古语系的语言[3]。而碑文中使用的婆罗米文字由31个字符(字母)组成[4]。
注释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