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蒙古族文化

以游牧经济为基础的北亚文化,常与周边民族融合为多元帝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古族文化
Remove ads

蒙古族文化,简称蒙古文化(英语:culture of Mongolia),是一种深受游牧民族传统所影响的文化[1],兼俱多元民族帝国北亚文明的特征[2]

Thumb
这是位于蒙古国乌兰巴托-甘丹寺的祭坛,供奉第九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哈拉哈蒙古族中的精神领袖。

蒙古文化以“居住在蒙古国的蒙古人”和“居住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为主,同时受到蒙古大草原蒙古高原戈壁沙漠等大自然的影响,在历史上经常与汉族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满族等周边民族发生“文化融合现象”。

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游牧经济”,这既是一种生产·工作模式,又是一种生活·居住模式,它直接塑造了蒙古人几百年来的风俗传统。具体指以“家庭”为小单位,以“部落”为大单位,用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去放牧山羊绵羊这四种动物[3][4],并饲养老鹰来充当自己的宠物和帮手[5],有时还会放牧骆驼犛牛以增加资源多样性[3]。游牧经济是蒙古文化的绝对核心[4],蒙古人在“工业化”之前的一切军事扩张、地位等级、宗教、建筑、服装、音乐、艺术、文学、礼仪皆在游牧的基础上才发展成型。

蒙古人的传统艺术非常多样,主要有音乐、乐器、舞蹈、刺绣、文字和文学[6]。蒙古的音乐和舞蹈传统与其游牧历史息息相关,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例如蒙古文学在“口头传承”上延续不断[1],又在“书面传承”上屡有中断,这造就了一个罕见的现象,即同样一句蒙古语能同时用回鹘文字八思巴文满文阿里嘎里文字西里尔字母拉丁字母等不同文字表达[7][8],极大拓宽了蒙古文化的多元性。

最独特的蒙古建筑莫过于“蒙古包[9][3]”,呈大致的圆形,顶部稍尖,由毛毡木头等多种材料组装而成[10]。蒙古人为了适应“冬天的暴风雪[9]”和“夏天的沙尘暴”而发明出蒙古包,其内部结构简单、重量小、便于拆装,与游牧经济完美契合,让马匹们拉着这些拆卸下来的组件就能自由穿梭于各大平原、山地之中。

蒙古文化也以工艺品和手工技艺而闻名。原本蒙古人的民间艺术较为单一,但由于蒙古人在历史上征服过大部分东亚、中亚、西亚、中东、北印度地区[2],导致这些被征服文明的艺术在蒙古帝国体内融合为一,例如水墨画工笔画木雕宝石切割金属加工刺绣编织[11],经过代代相传和技艺提升,最终演化为蒙古人独特的形式。到了现代,蒙古风格的工艺品和民间艺术品经常作为纪念品,出售给到蒙古国或者内蒙古自治区旅游的观光客[12],成为一部分家庭的收入来源。

另外,马术弓术摔角也是蒙古文化中的重要传统武艺[6],这些不仅在历史上提升了蒙古军队的战力,既使到了使用坦克、飞机、航母的现代,“传统武艺武艺”一词依然也能激起蒙古人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节。在一些蒙古族的重大节日、庆典、祭祀中会特地举办蒙古武艺表演以炒热气氛,例如那达慕节查干萨尔节[13]

Remove ads

引用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