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蒙得维的亚国家权利义务公约

国际条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
Remove ads

蒙得维的亚国家权利义务公约》(英语: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简称《蒙得维的亚公约》(英语:Montevideo Convention),是1933年12月26日于第七届美洲国家国际会议期间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所签署的一项国际公约。该公约中有关建国声明的部分内容已经成为国际习惯法的一部分[2]。在会议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公布了“睦邻政策”,该政策旨在反对美国干涉美洲国家事务。《蒙得维的亚公约》由19个国家签署;但是在美国巴西秘鲁三个国家,它们对公约内容有一些保留[1]

事实速览 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 签署日 ...

《蒙得维的亚公约》于1934年12月26日起开始生效,并于1936年1月8日登记于《国际联盟条约汇编》(英语:League of Nations Treaty Series)。[3]

这次会议在美国历史上也是非常引人瞩目的,因为与会的美国代表索福尼斯巴·布雷肯里奇英语Sophonisba Breckinridge博士是美国第一位参加国际会议的女性。[4]

Remove ads

缔约背景

公约内容

《蒙得维的亚公约》定义了“国家”及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该公约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其第一条,该条款内容确立了国际组织所承认之国家的四项标准,同时也成为国际习惯法的准确称述。

此外,公约第三条第1句明确指出“国家的政治存在独立于其他国家的承认”。这被称为主权国家宣告说。因此主权国家并不需要其他国家的承认,明示该公约并不采纳主权国家构成说的见解(构成说认为只有国家在获得其他国家承认的前提下,该国才算存在)。需要注意的是,宣告说不应该与埃斯特拉达主义英语Estrada Doctrine相混淆。另,公约的第一条并没有提及“独立”与“主权”字样。[5]

《蒙得维的亚公约》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禁止通过武力获取主权。

第十一条内容反映了史汀生主义,现已通过《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4款而成为国际法的组成部分。

Remove ads

缔约方

目前已经批准《蒙得维的亚公约》的国家仅限美洲的16个国家。

更多信息 国家[1][7], 签署日 ...

阿根廷、巴拉圭、秘鲁和乌拉圭四国在1933年12月26日签署了《蒙得维的亚公约》,却迄今没有批准它[1][9]

在第七届美洲国家国际会议的与会国中,只有玻利维亚未在《蒙得维的亚公约》上签字[9]。而哥斯达黎加虽然没有出席该次会议却批准了该条约[8]

国际习惯法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