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蓝鲸游戏阴谋论

一个发源于俄罗斯的诱导自杀游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蓝鲸游戏阴谋论是一个流传于互联网和媒体上的阴谋论[1]。该阴谋论称,一种名为蓝鲸的游戏通过洗脑方式,鼓励参与者在50天内完成各种自残任务,并在第50天要求参与者自杀[2]

该阴谋论始于2016年5月在俄罗斯《新报》的一篇文章,该文章将许多无关的儿童自杀事件与俄罗斯VK社交网络上的“F57”组织成员联系起来[1]。然而,这篇文章后来被批评为试图在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建立因果关系,并且没有发现自杀是集体活动的结果[1][3][4]。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蓝鲸游戏真实存在或是发生,也没有任何青少年自杀案件被证实与该游戏有关。

起源

2016年俄国新报将许多彼此无关的儿童自杀和社群网站VKontakte上的“F57”社团作连结,宣称这个游戏在2013年开始流行;之后被许多其他媒体引用,在俄罗斯造成恐慌。然而该报导未能建立因果关系,报导中的自杀案也未查出和该社团有关连。[1][5]

自称是蓝鲸游戏创始人的布德金,曾在大学攻读心理学,但随后被学校开除。布德金交代称,他发起该游戏的动机是以教唆自杀来“清洗”社层,把那些他认为“没有存在价值”的人从社会中清除[6][7][8][9]。然而,所有关于布德金创造了此游戏的宣称和报导全都源自同样一两篇俄罗斯的新闻,没有任何独立验证[10]

游戏亦引起许多阴谋论调,例如有人声称是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秘密发起的[11]

网传规则

游戏管理员宣称“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都是以俄文字母‘С’开头——семья́(家庭)、суббо́та(星期六)、секс(性)和самоуби́йство(自杀)”,并通过有计划的诱导来操控“玩家”的心智,其方式被指与非法传销以及一些邪教的“洗脑”流程十分相似。“蓝鲸”游戏参与者通常会被要求在自己的社交网络平台贴出蓝鲸的图案,甚至是在身体上用利器划出蓝鲸图案。有媒体总结了这一“游戏”的基本招数[12]

  • 要求参与者提供裸照身份证件照片等,用以威胁参与者不得退出;
  • 剥夺游戏参与者的睡眠,要求参与者在凌晨4点20分起床;
  • 要求参与者看一整天的恐怖电影
  • 摧毁参与者生活的信念,不时提出让参与者怀疑、否定正常生活的问题;
  • 诱导参与者通过自残来寻求“解脱”;
  • 持续增加参与者的负面情绪,并导致其麻痹;
  • 参与者最终走向极度抑郁、甚至自杀。

参与者每次完成任务后,都需提供图片或视频证据。50天后,为了证明“赢得游戏”,参与者会被要求去自杀[13][14][15][16]

Remove ads

调查

在2018年1月,经过全面调查,印度政府报告说没有证据表明蓝鲸造成任何死亡,“委员会分析了互联网活动、设备活动、通话记录和其他社交媒体活动、其他法医证据和还与与这些事件有关的获救受害者进行了互动。无法确定蓝鲸挑战游戏在任何这些事件中的参与。”[17]

流传与反应

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发布了相关警告,呼吁家长关注孩子的网上行为[14][18][2][12][19],更有英国警察直斥发明这一游戏的人“有病”[16]中国大陆也出现了诸如“蓝鲸”、“4:20叫醒我”等字眼的社交网络群组,引起网络监管部门注意,相关部门已开始封杀这类涉嫌教唆自杀的群组;社交网络运营方也提醒用户,教唆自杀涉嫌犯罪[13][20]。也有人借“蓝鲸”之名实施诈骗活动,以之前收集的裸照等威胁受害者,并勒索钱财[21]

为保护青少年,一些人士也开始组织起来对抗“蓝鲸”。有网民组织了倡导快乐生活的“粉鲸”(Pink Whale)挑战,以对抗宣扬悲观厌世的“蓝鲸”死亡游戏[22]。“蓝鲸”的发源地俄罗斯,一些人组建起反“蓝鲸”组织,在网上发起反击活动[15]。在中国大陆,有网民“卧底”于“蓝鲸”群组中,或是假借“蓝鲸”名义创建群组,借以劝导有自杀念头的人放弃这一想法[23][24][25]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 Bloody Girl》-香港漫画家牛佬的漫画作品,第81回开始以蓝鲸死亡游戏为题材。
  • 向西闻记》 - 香港网络作家向西村上春树的小说及其改编的网络剧,在《台北的港男港女》一章以蓝鲸死亡游戏为题材。
  • 恋入膏肓》 - 日本作家斜线堂有纪的小说。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