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蓬莱拟锹形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蓬萊擬鍬形蟲
Remove ads

蓬莱拟锹形虫Trictenotoma formosana)为拟锹甲科成员,台湾特有种。

事实速览 蓬莱拟锹形虫,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分类学

本种为隶属鞘翅目拟步总科拟锹甲科的成员[1]

物种描述

本种体态庞大,上颚发达向前突出;触角生于眼前方近上颚基部,11节,端部3节向内侧膨大,呈短栉齿形或锯齿形。前胸背板侧缘具锯齿状突起,跗节式5-5-4[2]

生活史

目前关于本种在野外的生态记述相当稀少[1]。本种成虫主要活动于六月至七月,具日行性且偶有趋光性。成虫主要栖息于乔木树干或树枝之中,常栖息于高达10米的位置,但偶尔也能见于较低处。成虫主要于白天取食树汁及交配。常见栖息植物包含阿柏勒光腊树台湾栾树青刚栎榔榆等等[1]

在人工饲养环境下,本种生活史约1-1.5年。雌虫每次约产40-60颗的卵,约7-9天内会孵化。幼虫会取食朽木及自己蜕下的皮,并会在朽木底物中挖掘隧道[1]。439-465天后会利用周围底物建立蛹室化蛹。蛹期约40-46天,成虫蛰伏期约60-62天[1]

历史

1919年,鲁道夫·克里什(Rudolf Kriesche)使用采自今台湾嘉义县大林镇的标本进行描述,并将其列为大卫拟锹形虫荷兰语Trictenotoma davidiTrictenotoma davidi)的一个亚种[1]。1921年,克里什又将其提升至种阶[1]

分布

本种目前仅知分布于台湾本岛,主要栖息于低海拔次生林,为台湾特有种[1]

人工饲育

2018年,台湾业余昆虫爱好者林宗儒与研究人员胡芳硕于人工环境下,成功使本种成虫产卵并孵育,为本种在人工环境下成功繁殖的首例报导[3]。在此案例中,作者成功使雌虫产卵于树皮下,并观察到幼虫具互噬现象[1]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