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莲座状叶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莲座状叶丛(英语:rosette)[1],于宿根草本植物则称为簇生化[2]。在植物学是指一种叶片生长成环状的状态,一般常于地面或植物的基部上叠生[3]。叶片排列成莲座状叶丛的植物,称为“莲座状植物”。
形态


开花植物的叶丛一般长在接近泥土的位置。这种构造是改良茎或修饰茎的变态茎特例,其中叶片之间的节间间隙不扩展,因此所有叶片都保持紧密聚集在一起的状态,并且处于相似的高度[4]。莴苣、蒲公英及某些多肉植物都是这种植物的例子[5]。
叶丛多见于多年生植物上,当较上层的叶枯死时,保护了其下的蕨类植物等其他植物。对于苔藓植物和藻类,随着植物生长,由于叶状体的重复分枝,令叶子维持着围绕主茎的形状[6]。
分布
多种科的植物在形态学上均有莲座状叶丛,特别在菊科(如:蒲公英)、十字花科(如:卷心菜)及凤梨科等更是常见[5]。真蕨纲的新西兰水蕨也属莲座状植物[7]。
功能与机制
植物借由缩短茎的节间间距,使叶片在基部丛生,像是莴苣、蒲公英或部分多肉植物[8]。当莴苣生长过快时,成长的不是叶片而是其茎,而这种现象被称为“抽薹”,易导致过度成熟使莴苣苦味感提升[9]。另外,叶丛常见于多年生植物上,当上层叶老化时,其掉落的叶片对植株具有保护作用;而叶丛位于植物的基部有助于固定植物,例如蒲公英[6]。

莲座状叶丛的功用之一是保护植株,使其难于被拔出地面;就是使叶片更容易从整株植株上被扯走,进而让植物的直根保持完好。另一种保护作用只限于多叶茎的莲座状叶丛,如南美洲巨型植物的安第斯菊属物种,具有发育完整的地上茎[10]。
在热带高山环境中,不同科或不同地区的多种植物进化成生活型,其特征为在老化叶上方具常绿莲座状叶丛。此种构造可提高存活率、协助水分平衡或保护植物避免寒害,例如来自安地斯山脉的Espeletia schultzii 和 Espeletia timotensis等[11][12]。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