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蔡深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蔡深河(约1917年—2001年4月18日),台湾云林县北港镇人,医师,以针刺引流治疗阿米巴肝脓疡而知名,为第四届医疗奉献奖得主。

事实速览 蔡深河, 出生 ...

生平

蔡深河在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第三内科服务时,师承泽田藤一郎及佐藤八郎[1]。1944年,他放弃继续深造和在都市开业,回到家乡北港镇开设诸元医院[2]。其同窗、中央研究院院士宋瑞楼,以及同在北港开业的洪毅一都表示,蔡深河以一名帝大医科的高材生下乡行医,对当地真是一件大新闻,地方父老莫不奔相走告[3]

蔡深河执业之初,虽以内科为主,但也充当妇产科或外科医师救急。治病同时,他也常苦口婆心扭转当时民间深信以纸符、香灰治病的观念,也有不少病人先到北港妈祖庙求签结果被指引而来看病,令他不禁莞尔。[3]

当时阿米巴肝脓疡英语Amoebic liver abscess中台湾南台湾十分盛行,尤其在云林县、嘉义县一带以农、渔业为生的民众,罹病率与死亡率偏高,病人求诊时往往已病入膏育[4]。其原因是民众多饮用地下水,阿米巴原虫经由饮水进入体内,造成肝胆化脓,手术费昂贵,很多人干脆等死[5]。当时药物又不发达,较常用的吐根酊氯奎宁副作用极大,病人合并有横隔膜下积脓及脓胸现象、及脓疡破裂造成腹膜炎,以男性死亡居多[4]

1960年,蔡深河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杂志发表治疗肝胆脓疡研究博士论文,以抽肺出脓疡的概念运用到肝脏上,借助X光用长针穿刺找到化脓疼痛点将脓液引流出来,再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这研究论文被美国海军第二研究所英语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Two的克劳斯博士读到后,就和蔡深河合作[5]。病人何源福回忆当年他因酗酒造成肝病,引发肝脓疡,经友人介绍到诸元医院,蔡深河以触诊即可得知其体内脓肿的部位,便准备一支四吋长的针头,在局部麻醉情况下,直刺入他的肝脏内部[3]。美国海军第二研究所当初办公室设在台北市公园路上,由于交通不便,检体送到台北要半天,蔡深河就发明了干式检验法来保存检体,先研究所专车到北港取回病人血清及检体,然后送到美国[5]

1961年,蔡深河扩建医院,题了独特的院训:“这家医院是以智慧和相互信任为基础、以哲学为骨架、科学为肌肤、让悲悯流贯其中,并且艺术美化她”[2]

病患何源福曾目睹蔡深河因为病人无钱付医疗费,反而自己偷塞钱给对方。北港担任里长的蔡琪和指出,他从未听过蔡深河有任何医疗纠纷,反而时常看到病人把家里养的鸡、土鸡蛋或者是农作物用来答谢医师,每逢冬令救济或是社会公益事业缺钱资助时,蔡深河总是二话不说就掏钱。[3]

蔡深河生性木讷,不善交际,他白天看病,晚上总是读医学书籍,并和美国海军第二研究所联合进行研究达18年之久[3]。他累计治疗阿米巴肝脓疡病例超过3600人[5]。因工作导致饮食不正常而罹患十二指肠溃疡,切除三分之二的胃,却曾吐露除非是不能走动,否则要强迫退休、不看病,简直是折磨他[3]。1971年11月12日,他因行医满45年,获医师公会颁奖状[6]。在国际上,他共发表了五篇肝脓疡的医学研究论文,各国索求研究资料,连远在尼泊尔都知道台湾有一个“Dr. Tsai”是治疗肝脓疡的权威[3]。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突破,有各种电脑断层摄影扫描、同位素摄影、超声波检查及血液凝集测定法相继问世,及生活水准提高和抗阿米巴药物的改良,诊断肝脓疡已不再困难且发生率降低[4]

1994年4月22日,行政院卫生署公布第四届医疗奉献奖得奖人名单,包括蔡深河、白宝珠、陈炯熙、何锡章、施雅璞、魏海莲、赖月琴、杨传仁及李伟之等11位[7]

2001年4月,蔡深河工作完毕,下午在家里祭拜祖先牌位时,因心脏病发送至台大医院,过十二天抢救仍回天乏术,同月18日病逝,享寿85岁[8]

之后北港再有人得医疗奉献奖的医生是蔡孔雀[9]

Remove ads

家庭

妻子廖华英毕业自台北第三高女,赴日继续深造时,因战争爆发,不得成行,后来与蔡深河结婚,育五名子女[10]。长子蔡尔和是旅日医学博士,在日本执业;二儿子蔡尔平为陶艺珠宝设计师;三儿子蔡尔信是教育传播博士[2]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