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蔡草如
臺灣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蔡草如(闽南语:Tshuà Tsháu-jû,1919年8月9日—2007年6月6日[1]),本名蔡锦添,台湾台南市人,作品以庙宇彩绘、胶彩及水墨为代表、也擅长水彩及油画。1937年跟随舅舅陈玉峰习画,1943年前往日本东京川端画学校就读,于1946年返台。返台后为了安顿生活,仍跟随舅舅陈玉峰参与寺庙彩绘工作[2],同时积极参加全省美展及台阳美展,获奖无数,后成为全省美展审查委员。1964年成立台南市国画研究会,推动南台湾现场写生水墨画的风气。
Remove ads
生平
蔡草如于1919年8月9日出生于日治时期台南市永乐町(即现今的普济街)。他的父亲是一位能制作精致铜具的打造师傅,拥有工艺美术和造型设计的能力。虽然他父亲的手艺甚佳,却不善于理财,使家中经济负担沉重,所幸母亲陈明花女士(1897-1960)擅长刺绣及陶瓷彩绘,以此贴补家用。陈明花女士即是台南庙宇彩绘名师陈玉峰的大姐。其从小对美术的兴趣和天分,一方面可能源自双亲艺术细胞的遗传,另一方面从小的家庭环境,尤其母系彩绘世家的耳濡目染,对他应该产生相当程度潜移默化之作用。
1927年,他进入台南市第二公学校(今台南市北区立人国民小学前身)就读,当时日本殖民政府当局已在1921年(大正十年)颁布“公学校规则修正”,将“图画”课独立成为教学科目,教学内容以临画、写生画和考案画(偏重创意思考)之教学为主,强调“应尽量让儿童描绘日常所见事物”。
公学校时期的蔡草如,六年级时,曾参加总督府举办的海报比赛,获得全岛第一名。当时有前辈画家廖继春(1902-1976)居住在台南,廖继春年长蔡草如十七岁,在长荣中学任教,也在今民权路一段一带的高砂町开设画具店。店中摆设一些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曾入选首届(1920)台展的〈静物〉、〈裸女〉,也包括入选帝展的〈有芭蕉树的庭园〉等。都给予年轻的蔡草如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他前往日本东京学习的心志[3]。
1937年,十九岁的蔡草如为分担家计,追随舅舅陈玉峰学画,透过观摩自学的方式,学习水墨传统民俗画,仅半年即开始独自绘制门神彩绘,比起一般民俗画师的师承缩短了将近三年的时程[4]。1940年代,陈玉峰承接的工作源源不断,收入自然也不成问题,蔡草如此时已然能够挑起家计。
然而,昭和十六年(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殖民政府更加积极在台推动皇民化运动,如“寺庙整理运动”等措施,影响到与传统信仰关联极为密切的庙宇艺术。一时之间,庙宇彩绘工作几乎完全停顿。在昭和十八年(1943年)蔡草如进入川端画学校学习,奠定素描写生基础,也决定了尔后走向胶彩、水墨的创作路向。[2]
昭和二十年(1945年)3月,川端画学校学校建筑主体遭轰炸而毁于战火。[5]在日本时期,蔡草如曾改名“赤城坚一”以方便就业,取“赤城”为姓氏怀念故乡的赤嵌楼。[6]:33蔡草如返台后为了负担家计,继续跟随舅舅陈玉峰承接庙宇彩绘工作。同时也开始参与“全省美展”竞赛,多次获得特选第一名。1953年,蔡草如有感于自己的天性有浓厚的草地郎个性,从锦添改名为草如。
因多次获得首奖肯定,蔡草如于1960年开始担任全省美展的“国画部”评审委员,同时成为“台阳美协”的会员[7]。为推广水墨创作,蔡草如也在1964年成立“台南市国画研究会”,每年于台南市文教场地举办会员作品公开展览。会员相互观摩指导,带动南台湾现场写生的水墨画风气[7]。
Remove ads
蔡草如的创作风格
蔡草如的胶彩画,早期较接近传统水墨画法,1958年后,色彩感觉趋于厚重,实际上是由薄涂的丰富层次所营造出氛围,对比的感觉更为强烈,厚实具有力道的构图中,带有一股朴实的本土气息。蔡草如的作画严谨,平时外出都会携带速写本,将看见的景物随时纪录下来[8]。晚年的画风沉静幽玄,在造型和色彩更趋向主观表现[9]。

蔡草如的寺庙门神彩绘具有其风格特色,代表作之一如1972年的台南开元寺完成的大门门神彩绘,包括中门的韦驮、伽蓝二护法,及次门的四大天王[10]。
蔡草如的门神彩绘受其水墨人物画影响,墨线的勾勒柔顺,重视色彩的协调,华丽装饰感较少,具绘画艺术表现。门神的头身比例是以东方人约1:6.5或1:7的体型为原则,头部后方常加上光圈的处理,当衣带飘举经过光圈时,颜色加以变淡,借此强调出衣带透明的质感[7][11]。
蔡草如虽然在1988年之后就不再绘制庙宇彩绘,但是纸绢材质的民俗画仍然持续创作。蔡草如格外讲究造型构图的严谨、气势的营造及光影的表现。对于人物的姿态、神情、动作、服饰以至于场景陈设等,往往再三考证,以求画面之精准[9]。
获奖及展览
- 1946年 返回台湾协助舅舅陈玉峰绘画工作。〈伯乐相马〉作品入选首届全省美展[5]。
- 1948年 〈饭后袋烟〉作品获第三届全省美展学产会奖
- 1949年 〈草岭潭〉作品获第四届全省美展画部特选主席奖第一名
- 1951年 〈朝光〉作品获第六届全省美展文协奖
- 1953年 〈小憩〉作品获第八届全省美展国画部主席奖第一名,〈捕食〉作品获第十六届台阳美展台阳奖
- 1954年 〈苍穹〉 作品获第十七届台阳美展台阳奖
- 1955年 〈热舞〉 作品获第十届全省美展主席奖第二名
- 1956年 〈小宇宙〉 作品获第十一届全省美展主席奖第一名
- 1957年 〈海滨〉作品获第十二届全省美展主席奖第二名
- 1958年 〈曙光〉作品获第十三届全省美展主席奖第一名
- 1959年 〈靖波门〉作品获第十四届全省美展免审查邀展。在早期省展审查委员高稳定性之人事结构下,累获三度省展同一部门的首奖者,得晋升为永久“免审查”,亦即列入未来优先遴聘为审查委员之候补名单,对参展艺术家证书而言,可算是最高荣誉
- 1959年加入台阳美术协会,并参与公募展之评审
- 1960年 受推荐担任全省美展国画部评审委员
Remove ads
- 1981年 与林玉山、陈进、林之助、许深州等五人共同发起连署结合全省胶彩画同好成立台湾省胶彩画协会于台中市,并举办展览。尔后并每年举办画会展览。
- 1983年 个展于台南市中正艺廊。
- 1984年 应聘为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艺厅设计帐幕图案“雅乐和鸣有凤来仪”。
- 1985年 参加中日文化交流展
- 1988年 参加国立历史博物馆当代人物艺术展。于台南文化中心举办七十回顾展。于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七十回顾展
- 1989年 获颁林本源中华文化奖;获颁台南市最高荣誉艺术奖
- 1991年 个展于台南市三彩艺廊。
- 1998年 于台南文化中心举办八十回顾展
- 1999年 于台湾省立美术馆举办八十回顾展
- 2022年 于台南市美术馆举办“蔡草如:神话、戏台与逆光赤城”展览
蔡草如的庙宇彩绘作品分布与现况
蔡草如之现存作品有30处,本章整理其施作年代及清单[11]:
传记与相关作品
- 萧琼瑞,《府城民间传统画师专辑》,台南市:台南市政府,1996。
- 林仲如主访编撰,历史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辑,《蔡草如—南瀛艺韵》,台北:国立历史博物 馆,2004。
- 台湾省立美术馆编辑委员会,《蔡草如八十回顾展》,台中市:省美术馆,1999。
- 林明贤,《应物成像—蔡草如捐赠作品展》,台中市:国立台湾美术馆,2009。
- 黄义明,《蔡草如彩绘艺术之研究》,国立台南师范学院乡土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
- 黄冬富,《蔡草如:菜圃景色》,台南市:台南市政府,2012。
- 萧楷竞,〈蔡草如:神话、戏台与逆光赤城〉展览专文,收录于林育淳主编,《蔡草如:神话、戏台与逆光赤城》展览专辑,台南市:台南市美术馆,2022。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