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蒋渭川
台灣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蒋渭川(1896年2月2日—1975年5月5日),字惟正,台湾宜兰人[1],政治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内政部次长。亲近CC派。其兄长蒋渭水医师为台湾日本统治时期社会运动著名领袖。
Remove ads
早年求学
父亲蒋鸿章(老番),母亲李绸氏,有兄二人、姊妹三人。蒋渭川于1896年2月2日(明治29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宜兰良门,其父亲不愿意报日本政府的户口,但因户口调查越来越严,五岁时始被迫报籍一岁。[4]
1912年,自宜兰公学校毕业,因家庭生活拮据,未能继续升学,于是进入宜兰邮局夜间电话接线生,以资助兄长蒋渭水求学之费用。1913年蒋渭水与医学校的同学在台湾各地设置读报社。宜兰读报社设于宜兰妈祖宫后,由蒋渭川负责。
日治时期从商从政
1915年4月,二哥蒋渭水自医学校毕业,就职宜兰医院内科,蒋渭川遂前往台北经营小规模学用品店。1916年11月,蒋渭水也来到台北大稻埕开设“大安医院”。
1917年,蒋渭川与同是宜兰人的林阿桂结婚。次年10月13日,长男松坚出生,一个月后妻因病过世。
1919年,蒋渭川再婚,其妻林面为三峡商人林薯之长女。两人生下 2子6女,松柏、梨云、碧云、玉云、巧云、满云、节子(后改为节云)、幺子松平[4]。
1928年,参加蒋渭水台湾民众党的台湾工友总联盟,为之助讲。后开设文化书局,经济渐宽。但是1930年,台湾也受到世界性经济大恐慌的影响,景气很不好,加上他和蒋渭水兄俩忙于社会运动,无暇照顾生意与诊所,财务相当困难。到了1931年8月5日,蒋渭水因病去世,享年40岁,不久大安医院与文化书局皆因财务困难及付不出房租而结束营业。
1934年(39岁),蒋渭川重新开设台北堂书店,后因已有同名者,而改名为“日光堂书店”,同时担任台湾书籍杂志商组合理事。
1935年,蒋渭川组织“台湾总商会”,在民生西路底的水门边举办一次具规模的产业展览会。此时期,他担任台湾贸易商同盟会会长、纸文具商联合会会长,以及台湾药业组合理监事,和稻江、商工、龙江等信用组合的理监事等等,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商界人士。
1939年11月,当选第二届台北市议员,在二十名当选者中名列第七。
Remove ads
二次大战后
1945年二次大战一结束,台湾人民欢天喜地,蒋渭川毫不犹豫的加入中国国民党,且在台湾光复后第八天,在书店升起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10月间,蒋渭川与日治文化协会、民众党等人士在新中华酒家开欢迎宴,欢迎国民党台湾省党干部来台就职,在省党部指导下筹设“台湾民众同盟”,广招揽旧同志。台湾革命同盟会干部张邦杰、吕伯雄皆与会,11月20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召开“三民主义宣传大会”,并担任主席。组织“台湾青年党”,由日治时期的防卫团与青年团成员组成,目的在协助政府的接收工作顺利完成。其后组“党”不成,改名称为“台湾青年文化协会”。
1946年1月成立了“台湾民众协会”,多为民众党人士参加,张邦杰为主任委员。协会甚为活跃引起台湾长官公署注意,欲将之解散。台湾省党部主委李翼中命省党部委员林紫贵、徐白光与蒋渭川商议,在省党部指导下将协会改组为“台湾省政治建设协会”,并将张邦杰驱除出境。
1946年7月19日涩谷事件发生之后,台湾上千名学生示威,抗议驻日美国宪兵对台湾人做出不公平的处理,企图包围台北美国领事馆。美方要求陈仪予以保护,并建议请台湾民间人士出面调解。当时,蒋渭川先生偕同台湾省政治建设协会上百位同仁协助引导游行队伍,使队伍有秩序地到达领事馆,并且由廖进平等陪同学生代表进入领事馆表达抗议,使该次示威抗议得以和平地完成。由于此件成功调解事例,后来当二二八事变爆发及冲突行为蔓延全省时,陈仪、张慕陶、柯远芬、李翼中等党、政、军方面人士先后函请蒋渭川再行调解民变局势。
1946年12月,蒋渭川以台北市商会理事长身份发表演说,抨击民政处官员贪污,被长官公署以妨害秩序之名向法院提出告诉,后蒋渭川出具悔过书认错了事。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任台北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与陈逸松在处委会有领导权之争,蒋渭川与长官公署往来密切,受到部分处委会委员排挤。3月2日,受保密局台湾站站长林顶立与陈仪之命组织忠义服务队的许德辉,前来拜访蒋渭川,希望蒋渭川在处委会中推举自己为治安组组长,3月3日许德辉任治安组组长。3月5日,处委会通过〈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组织大纲〉与〈八项政治根本改革方案〉后,蒋渭川另向陈仪献策,建议设立台湾政治改革委员会,并以台湾省政治建设协会名义提出〈九项省政改革纲要〉,政改会成员以各区乡镇民代表为候选人,排除二二八处委会成员加入。
蒋渭川受陈仪之托,为政府向台湾人广播[5],此时渭川指出当时台湾人与战后来台大陆人之间的族群隔阂,并检讨国民政府下的贪污、行政不当及将台湾视为征服来的领土[6]。不久,一群自称“警察队员”之武装分子五名,在询问蒋渭川姓名后大喊“你对长官说什么置换处长!”将蒋渭川拖出来,作势要枪毙;结果蒋渭川本人成功脱身;[7]其女蒋巧云却当场惨死,儿子松平则重伤[5]。此后一年渭川逃逸,直到丘念台向政府作保,渭川方出。[8][9][7][10]
一般著作往往认定闯入蒋宅之武装分子乃警察机关或陈仪派之。但蒋渭川自己却认为要杀自己的人可能有三种来源:[7]
- 误会自己要与长官(陈仪)共谋骗民众
- 因“处长置换成本省人”一事,对自己有误会
- 外省人寻仇报复
Remove ads
二二八事件后,1948年蒋渭川当选台湾省议会参议员,1949年蒋中正在台湾召见蒋渭川3次[1],同年底吴国桢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后,聘请渭川当民政厅长兼省府委员,但厅长只当了40天就下台(改由省府委员杨肇嘉接任民政厅),1950年2月荣升中华民国内政部次长,达到政治生命的最高峰;1960年转行政院顾问,1964年任台湾省政府顾问。
1975年5月5日,蒋渭川睡梦中心脏衰竭去世,享寿80岁。
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