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萨尔塔龙亚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萨尔塔龙亚科(学名:Saltasaurinae)是蜥脚亚目泰坦巨龙类的一个亚科,生存于晚白垩世的南美洲、印度以及马达加斯加。
Remove ads
Remove ads
叙述

萨尔塔龙亚科是一类体型相对较小的蜥脚类动物,一般具有小头、长颈、四肢、长尾等特征,身长从洛卡龙大约8米(26英尺)的中等长度到内乌肯龙15米(49英尺)的相对较大长度不等。然而,一种目前尚未命名的来自马达加斯加的蜥脚类(仅有骨骼碎片发现)可能是一种比内乌肯龙更长的萨尔塔龙亚科。与一些最大的恐龙相比,这类动物的重量非常轻。汤玛斯·荷兹发现,这些属的体重范围在7,000至21,000千克(15,000至46,000磅)左右,其中萨尔塔龙和一个未命名的属分别位于其两个极端。[3]
该亚科是已知的蜥脚类中唯一一个几乎所有物种都拥有盔甲的分类群。此类恐龙具有这种骨钉和骨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它被进化出来以抵御像阿贝力龙和食肉牛龙这样的兽脚类。然而,萨尔塔龙亚科的盔甲却引发了争议。1929年,古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冯·休尼根据部分盔甲命名了盔甲龙属,他认为这种盔甲来自某种甲龙类。这些骨骼与后来在蜥脚类动物上发现的骨骼有相似之处,比如萨尔塔龙和内乌肯龙,因此盔甲龙可能与其他种类的恐龙相同。[3]
Remove ads
年代与分布
它们生活在晚白垩世,生存时间从坎帕阶早期一直延续到马斯特里赫特阶(约8000~6600万年前),当时它们与除鸟类以外的所有其他恐龙一起灭绝。萨尔塔龙是唯一一种被分配至该亚科且生活在马斯特里赫特阶的时间晚于6800万年前的恐龙。盔甲龙和内乌肯龙生活在7100万年前,而之后幸存下来的耆那龙生活在6800万年前。来自马达加斯加的一种未命名蜥哪类很可能会在此后幸存下来,直到大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之后才彻底消失。
此亚科的成员几乎完全来自南半球,耆那龙是南半球以外唯一已确定的萨尔塔龙亚科,而在南美洲之外可能存在另一种萨尔塔龙亚科,但仍未命。[3]
分类学
1992年一项关于萨尔塔龙的研究中,杰米·鲍威尔命名了泰坦巨龙科(该科现在被认为是无效的)一个新的亚科,即萨尔塔龙亚科,并在其模式属和内乌肯龙身上发现了许多将该分类群结合起来的特征。[4]该分类群后来得到了萨尔加多等人(1997年)的支持和定义。他们将该亚科定义为“包括南方内乌肯龙最新共同祖先、护甲萨尔塔龙及其所有后代的分支”。他们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亚科是阿拉摩龙的旁系群,只包括内乌肯龙和萨尔塔龙。[5]保罗·塞里诺在1998年对其进行了定义,当时他并不了解萨尔加多的工作,并给它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将其作为一个茎分支(stem clade)。他的定义是“所有与萨尔塔龙而非后凹尾龙关系更密切的萨尔塔龙科。”[6]2003年,杰弗里·A·威利森与保罗·阿普彻奇详细阐述了这一定义,即所有与护甲萨尔塔龙而非与斯氏后凹尾龙关系更为密切的一个分类群。[7]


以下是普罗帕特及其同僚(2014年)的演化树,在威利森(2003年)之后,他们又发现了萨尔塔龙亚科的许多属。[2][7]
多孔椎龙类 Somphospondyli |
| ||||||||||||||||||||||||||||||||||||||||||||||||||||||||||||||||||||||||||||||||||||||||||||||||||||||||||||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