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戴维·兰普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戴维·兰普顿(英语:David M. Lampton,1946年5月17日—),是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现担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中国研究系主任、亚洲基金会主席[1],1988年至1997年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1998年至2006年在尼克松中心及其后身国家利益中心做中国研究项目,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曾担任贝拉克·奥巴马的中国政策高级顾问。[2]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4年8月3日) |

2014年3月中旬,兰普顿访问台湾,与前民主进步党主席谢长廷会面;谢长廷告诉兰普顿,一个好的两岸政策必须符合“台湾人民满意、美国接受、中国忍受”三个条件,且必须争取到60%以上支持度才会稳定;兰普顿直接用中文回答,“完全同意”[3]。
2014年7月,兰普顿说,台海两岸最高领导层建立制度化关系非常重要,关键问题仍在于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头衔和名义,他认为可以有些弹性;至于会面地点,如果接受第三地,1993年辜汪会谈的新加坡就是一个非常有用、且得到广泛认同的地点[4]。
2015年11月11日,兰普顿说,马习会是一次非常积极的历史性会见,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愿意像过去那样基于九二共识来看待未来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试图为现行两岸政策的延续奠定基础,“这对美国利益来说是令人欢迎的,符合两岸利益,符合美国利益,明显也符合习近平所想的中国利益”;马习会举行了,不意味着未来两岸关系一定不会有困难,但对美国而言意味着:当台湾离开两岸现状太远、成为不稳定因素时,即便是像小布什这样的台湾朋友也会站出来捍卫美国利益、维持现状,“美国对于此次会面的正面反应就是一种显示,即:我们的利益没有改变;如果(台湾)未来的政府像陈水扁那样行事,那我们可能以跟我们以往反应那样的方式再作反应”。兰普顿还说,对于蔡英文而言,在任何背景下讲“一个中国”都困难,“未来或许会成为问题”[5]。
Remove ads
著作
- 《追踪领导人:统治中国——从邓小平到习近平》(2014年)
- 《中国力量的三面:军力、财力和智力》(2008年)
- 《同床异梦:中美关系1989-2000》(2001年)
- 《改革时代中国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制定:1978-2000年》(主编,2001年)
- 《通向权力之路:当代中国的精英流动》(1986年)
- 《现代中国的疾病政治》(1977年)
- 《美中关系处在十字路口》(1993年)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