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苏珊·魏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苏珊·魏斯(英语:Susan R. Weiss;1949年—)[1]是一名美国病毒学家,现为宾州大学医学院教授与冠状病毒与新兴病原研究中心的共同所长,研究领域为冠状病毒。魏斯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的后几年开始研究冠状病毒,1980年至宾州大学任教授后以冠状病毒为其实验室研究主题,她早期的研究以冠状病毒的模式病毒鼠肝炎病毒(MHV)为大宗,建立了研究去髓鞘疾病的动物模型,并发现许多此病毒的基础分子机制。2000年后随着多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她亦参与有关这些病毒的研究。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苏珊·魏斯于1949年出生于纽约曼哈顿上西区,成长于扬克斯,其母为教师,其父则经营服饰店[2]。1971年魏斯毕业于布兰戴斯大学,主修生物学,接着至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主题为感染鸡只的病毒疾病新城病[3],随后她至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家禽白血病病毒,指导教授为米高·毕晓普,魏斯在此任职最后几年偶然阅读了许多关于冠状病毒的论文,渐对其产生兴趣,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朱利安·莱波维希(Julian Leibowitz)合作展开研究[4]。
研究生涯
1980年,苏珊·魏斯至宾州大学微生物学系担任助理教授,在参加同年于德国符兹堡举办的第一届冠状病毒研讨会后决定以冠状病毒为其实验室研究主题,当时学界对冠状病毒所知甚少,大部分是研究模式病毒鼠肝炎病毒,另有一些学者研究家畜与家禽的冠状病毒,以及229E病毒和OC43病毒等造成人类感冒的病毒。魏斯以鼠肝炎病毒为动物模型研究脑炎、去髓鞘疾病与肝炎,1986年升任副教授,1992年获聘为正教授[4]。
2020年3月,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宾州大学成立冠状病毒与新兴病原研究中心(Center of Research for Coronaviruses and Other Emerging Pathogens)以促进有关SARS-CoV-2的研究,由苏珊·魏斯担任共同所长[5],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授权魏斯在BSL 3实验室研究SARS-CoV-2[6]。
Remove ads
研究成果
苏珊·魏斯的研究成果阐明了冠状病毒的许多分子机制,2000年以前她主要研究鼠肝炎病毒,之后随着SARS、MERS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爆发而开始研究这些新型冠状病毒[4]。过去认为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种类仅由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决定,她的研究则发现复制酶、衣壳蛋白与辅助蛋白也有影响,因此不同株系的鼠肝炎病毒虽然都是使用同一种受体(CEACAM1),却能感染肠道、呼吸道、肝脏与中枢神经等不同的组织[4][7]。另外她还发现了鼠肝炎病毒中原本功能未知的NS2辅助蛋白有磷酸二酯酶的功能,可将细胞中的2′,5′-寡腺苷酸(2′,5′-oligoadenylate)降解,避免其活化细胞中的核糖核酸酶L而启动分解病毒RNA的防卫机制[4][8],且中东呼吸症候群冠状病毒(MERS-CoV)的辅助蛋白NS4b和其结构相似,并有类似功能[9]。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