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兰千山馆文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兰千山馆文物,是板桥林本源家族的林柏寿及其后人寄存于故宫的收藏品。“兰”与“千”分别指的是唐书法大师褚遂良的〈黄绢本兰亭〉,以及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山”则是草山,1950年后更名为阳明山,因林柏寿住在阳明山,故称斋号“兰千山馆”。

![]() | 此条目的语调或风格或许不适合百科全书。 (2022年11月19日) |
寄存故宫
1969年,兰千山馆馆主林柏寿,于任职故宫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期间,与故宫签订合约,将馆内331件藏品交与故宫寄存,包括222件书画,以及109件古砚。并附上100万展曝费,声明来日故宫国宝重返北平,“兰千山馆”文物还是要永留台湾中山博物院(外双溪故宫)。
文物内容
除了兰亭和千字文之外,还包括许多明清文物精品,如:明马湘兰群仙卷、明顾媚画幽兰卷、明林雪山水卷、清朱耷墨荷轴、清金农梅影图卷、清罗聘画苏小小像轴、清朱鹤年郑元和图轴等。[1] 林柏寿后人2002年亦承袭祖上遗风,寄存不少文物在故宫,其中〈华喦写生册〉全册共24幅,题材丰富多样,且一图一境,大异于纯粹追摹物象的拟真之作,故宫曾辟专室展陈此册,并有专文介绍。
寄存于故宫的兰千山馆109件名砚,主要为林柏寿及其三侄林熊光所收藏。这些名砚多出自明清名家之手,砚材多为明清所产之新坑美材。题铭丰富为其特色,如绿石砚有明初大儒方孝儒的题铭:“其体刚,肖乎干;其用静,法乎坤;惟德全,永长存。”[2]

重要展览
故宫院内各大小展览中,多次借重之而得以增添华彩。如:“书法史发展史”,“绘画史发展史”,“渊明逸致”,“文学名著与艺术展女性形象与女性才艺展”,“受赠寄存书画展”,“传移摹写”,“晋唐法书名迹展”,“项元汴家族的书画与收藏”,“ 她—女性形象与艺术特展”,“古色博古展”,“装池之美特展”等。
2019年,故宫送4件书法珍品到日本东京参展,与颜真卿〈祭侄文稿〉同行的就有“兰千山馆”的兰亭及千字文。2022年展出的“写尽繁华-晚明文化人王世贞与他的志业”,也有此二件文物在列,其对故宫之重要性不言可喻。
寄存合约
兰千山馆文物寄存合约以5年为期,期满得续约,但历任院长皆明白兰千文物虽有寄存之名,实乃捐赠,故或约不续而沿用,或续修订合约。如今兰千山馆寄存文物已增至349件,包括133件名画,107件法书,以及109件名砚。而此约于2022年10月31日到期前,被故宫告知将中止,由此引起热议,后于2023年依循旧制达成续存5年的协议。
抢救兰千山馆文物
2022年故宫表态即将中止兰千山馆寄存合约的消息被媒体披露后引起舆论哗然,有学者认为吴密察院长一意孤行违反博物馆专业。由于兰千山馆文物非常珍贵,尤其兰亭和千字文要依文资法指定为国宝,绝对绰绰有余。 [3]一旦离开故宫,国人恐怕无缘再欣赏。这三百多件古物在国内很难找到更理想的保存环境,若进入拍卖市场,流落海外,是全民文化的损失。 [4]
有立委主张冻结故宫预算,以阻止吴密察私心作祟。 [5]有人主张应恢复故宫指导委员会,决定重大施政,避免院长独裁。 [6]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文化的重大事情,文化部不该坐视不管,应启动古物审查机制,将兰千山馆珍贵的藏品指定为国宝或重要文物,以避免其流落海外。因为依文资法,国宝或重要文物不得运出国。
民间也有关心古物的人发起“抢救兰千山馆文物,国宝留台湾”活动,期能唤起更多民众共同参与。2022年12月3日起,于公共政策网络平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提案联署,成为我国首次民间自发的抢救古物运动。艺文媒体《典藏.古美术》以专辑报导兰千山馆文物寄存事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指出故宫声明不合理之处,相关文章引起艺文界关注。
Remove ads
文物清册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