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虚空 (佛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虚空(梵语:आकाश,罗马化:ākāśa),佛学术语,在梵语语境中原本被用以指称天空,后来成为自然哲学理论原子论中的关键概念,其指纯粹的空间,在其中能够容纳各种色阴。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6年12月18日) |
梵语中的迦迦那(gagana),也被译作虚空,又可被译作哦哦曩、誐誐那等等。
概论
佛敎认为虚空的特性是没有阻碍性,也不是色法, 而且能够容纳色阴在其中[1]。《品类足论》将其列为无为法[2]。
四大种再加空界[3]、识界,被合称为六界。说一切有部认为,空界不是虚空[4],其他教派有关于五大种的学说,即四大种加上虚空,部派佛教认为虚空不是大种,虚空与四大种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种”的含义: 无增无减、无损无益、无兴无衰,非先业异熟而生[5]。
虚空是否实有法 这个问题在部派佛教教内一直是辩论的话题之一。
佛敎的一些信奉者认为如果虚空是指能够容纳所有物质的事物,那么它就是一个容器,而容器是一种物体,但如果任何物体都必定被空间容纳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既然虚空本身也是物体,就必须被更大的空间容纳才得以留存在此,这样虚空便需要依赖外缘来维持现状,故此, 虚空不是无为法,而是有为法, 但如果承认虚空是有为法,便会陷入无限倒退的逻辑困境中,因此他们认为关于虚空的传统观点是有错处的。
Remove ads
其他宗教的观点
罗教的开创者罗清把虚空等同于空,他在其作品《苦功悟道卷》中宣称虚空是比无生老母更为真实的空性,能生天地万物,是常存自在的本原、众生不变的自性和他们终极的归宿等等。然而,早在罗教兴起 数百年前的公元八世纪,印传佛教除馑商地嘚瓦论师在其著作《入菩萨行论》中就已经批驳了空间能够产生诸法 这个说法,他声称原因是空间缺乏运动[6],此外, 在大乘佛教教义中,空与虚空是不同的概念。一些佛敎徒对罗清所提出的这个说法提出了批驳意见[7]。
作为数量单位
虚空是中文数字中的数量单位,相当于10-20,出自清代的《御制数理精蕴》,化用自佛教术语,日常生活中几乎未用到。中文数字中对应1020的单位是垓,因此虚空也可以表示为垓分之一。
科学家的看法
有量子力学家认为空间其实不是某种以神奇的方式容纳所有物质的场所,而是一种由量子所构成的场,这与很多古典物理学家对于空间的看法十分不同[8]。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