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虹彩病毒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虹彩病毒科(学名:Iridoviridae)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学名源自希腊文中的Iris,有彩虹的意思。因为被虹彩病毒感染的宿主,例如昆虫和鱼类,其身体表面会呈现特别的色彩,它们的颜色不是来自色素,而是由于它们病毒粒子复杂的晶体状结构,对某些波长的光进行折射而产生的,[1]而被称为虹彩病毒。此病毒最早是1954年在一种大蚊的幼虫上发现。虹彩病毒可感染的生物包括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两栖类、鱼类、昆虫都有被虹彩病毒感染的记录。
Remove ads
构造
病毒颗粒直径约120-300nm,遗传物质为直线双链DNA,大约150-280kbp。
感染宿主
分类
可分为四个属:
- 虹彩病毒属(Iridovirus):感染无脊椎动物,包括藤壶,模式种:无脊椎动物虹彩病毒6型(Invertebrate iridescent virus 6)
- 绿虹彩病毒属(Chloriridovirus),模式种:无脊椎动物虹彩病毒3型(Invertebrate iridescent virus 3)
- 蛙科病毒属(Ranavirus):感染两栖类和爬行类,模式种:蛙病毒3型(Frog virus 3)
- 鱼类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virus):感染淡水鱼和海水鱼,模式种:淋巴囊肿病病毒1型(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1)
- Vholoridovirus:感染昆虫
- 未定义病毒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