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台东分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map
Remove ads

22.751118°N 121.152774°W / 22.751118; -121.152774

事实速览 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 台东分署, 机构概要 ...

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台东分署位于台湾台东县台东市,为中华民国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辖下负责管理及营运台东县境内,及少部分屏东县国有林班地的林政机关,台东分署辖有关山延平、台东、大武成功等五个事业区,并设有四个工作站作为现场作业单位。

Remove ads

沿革

日治时期

1895年日本殖民政府来到台湾后,于台湾总督府辖下设立农务、拓殖、林务,以及矿务等四课,展开台湾本岛大规模的林地清查工作,并将非一般民众所有之林地收归总督府所有[1]。1936年成立台湾总督府营林所东部出张所东部诘所,成为现今台东林区管理处之前身。[2]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总督府为有效管理师林资源及精简行政业务,因此总督府针对台湾山林主观机关的殖产局山林课进行改组[1],1943年12月1日于台湾各地成立九个山林事务所,其中东部出张所东部诘所改制为台东山林事务所,而伐木事业则让渡给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经营[2]。当时台东厅辖属的开垦范围也依海拔高度有次序的分布,平地及河谷平原以原住民、汉人开垦为主,丘陵地、较高的河阶地、冲积扇等由台东拓殖株式会社开垦,更高处浅山地区由台湾拓殖、东台湾拓殖、台湾农工、杉原、木村等私人株式会社经营为主,最高处的高海拔山地才由台东山林事务所负责开拓。[3]

Remove ads

战后至今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战后国民政府来台接收,原总督府台东山林事务所由台东县政府接收,于1946年2月1日起改称为台东县政府建设科林务股。直到同年8月5日奉命成立台东山林管理所,并移设至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农林处林务局。[2][1]

1947年5月台湾行政长官公署裁撤,林政业务移拨台湾省政府林产管理局,台东山林管理所移并移拨之,同年10月省政府将全台各地山林管理所进行业务分割,将林政业务与行政业务分离,行政业务为主的山林管理所移拨至农林厅增设之林务科主管,1948年6月台湾林业再度改组,林政业务回归林产管理局,隔年6月再将山林管理所回拨给各地方县市政府指挥督导,因此台东山林管理所回归由台东县政府指挥行政,但业务方面仍透过林产局办理。[2]

1960年2月台湾林务事业机构再度改制,台东山林管理所又移回台湾省政府管理,并定名为台湾省农林厅林务局关山林区管理处,作为林务局事业机构办理山林管理与伐木标售等业务。[2]

因应台湾林页经营政策从伐木转为造林,1989年7月1日起林务局从事业机构改为公务机关,关山林区管理处亦改名为台湾省政府农林厅林务局台东林区管理处。1999年7月1日再因应精省,林务局移拨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管辖,台东林区管理处全衔改为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台东林区管理处。[2][1]

2001年台东林管处于台东市广东路的行政大楼因将进行改建,需移植区域内的四棵树龄超过50年的大叶楠,对此台湾绿色和平组织曾发表声明表示,这四棵大叶楠为台东市区内唯一的大叶楠,希望林管处能迁移新建大楼之基地,不进行树木迁移。[4]

2018年12月台东林管处于建成20年之久的海端乡龙泉苗圃新建温室,并成功复育拥有台湾活化石之称的特有种植物台湾穗花杉,并计划将采温室复育成功后,于野外种植以延续其族群长存。[5]

2023年8月1日,随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升格农业部,林务局改制更名为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台东林管处改为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台东分署。[6]

执行业务

林场管理

台东分署辖有台东县全境与部分屏东县的国有林班地,并细分为关山、延平、台东、大武及成功等五个事业区,共253个林班,总面积达22万6千392.75公顷,于2003年6月30日起再接收台东县政府所管辖之3千033.89公顷全部区外保安林。[7]

气候与林相概况

台东分署所属的事业区海拔落差极大,自海拔超过3,660米之高山,下至海拔约50米的平原地区,因此造就事业区气候多变的特色,包含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四种不同气候,事业区森林的林种分布也随海拔变化而有四种林相,海拔50-700米为热带林,以樟树相思树栎树赤杨楠木类为主,海拔700-1,800米为暖带林,以槠栎类、楠木类、光腊类及乌心石为主,海拔1,800-2,600米为温带林,以红桧台湾杉类、铁杉云杉、高山箭竹白花八角等寒带植物为主,海拔2,600-3,000米多以冷杉或铁杉为主,海拔3,000米到森林界线附近的亚高山针叶林带则以冷杉或低矮的圆柏为主。[7]

地形与地质概况

台东分署所属事业区地形与地质结构上,大致依照花东纵谷池上断层走向划分成东西两大地质界线,西侧中央山脉变质岩分布为主,东侧海岸山脉中新世纪沉积岩上新世纪晚期至更新世纪安山岩集块岩为主,尤其海岸山脉南段的成功事业区第5~10林班地,为火山碎屑沉积地,经常年风化作用影响,该地区现今成为无岩石基础的土分质土层,造成土壤层几乎无渗透性,每当遇到地震、或严重之气象灾害时,容易发生地滑现象,属于特殊之地质景观。[7]

林道管理

台东分署于早期伐木开垦时期辟建多条延伸至中央山脉东侧山区之林道,以利于木材之搬运,而因应当前山林政策由经营开发转型为永续利用之森林生态系经营为主,因此目前所属的多条林道部分已解编荒废,或是截短可通行之长度,并改变其林道维护方式。[8]

目前台东分署仍持续维护的林道有:延平、锦屏、红石、雾鹿、利嘉及知本等6条林道,总长154公里。[8]

延平林道

延平林道全线位于台东县延平乡,主要通行延平事业区第18至21林班,原由关山林区管理处管辖,全长41公里,与目前已解编荒废的武陵林道为延平事业区中最主要之运材作业干线,1970年代配合延平事业区第22林班开发之需要再进行延伸,目前该林道车辆仅可通行至里程14公里位置,后续路段已崩塌荒废。[9]

锦屏林道

锦屏林道全线位于台东县海端乡,主要通行关山事业区,为林务局自办开辟之林道,全长40公里,最深入至关山事业区第3林班,并于主线14.2公里处另有开辟一条1.7公里支线,该林道于1991年停止伐木后,与延平林道同时结束运材业务,目前锦屏林道车辆可通行至里程17公里位置,后续路段已荒废无维护。[10]

红石林道

红石林道全线分布在台东县海端乡及关山镇间,主要通行关山事业区,属于台东较早期开辟的林道,路线经过关山事业区第46、47、45、51 、52林班,全长24公里,由于该林道开辟时期甚早,因此在1970年代左右林业资源就已枯竭,自此红石林道转型为造林保育使用,也不再规划延伸林道,目前红石林道可通行至里程17.1公里位置,后续路段已荒废无维护。[11]

利嘉林道

利嘉林道全线分布在卑南乡及延平乡间,与雾鹿林道同属为台东地区较晚开辟的林道,约于1970年代开辟,主要通行延平事业区南半部,全长40公里,目前可通行长度至里程18.5公里处的大面积崩塌处为止。[12]

知本林道

Thumb
知本林道解说板。

知本林道全线位于台东县卑南乡,主要通行台东事业区,为该事业区最主要之运材林道,全长46公里,中间包含四条索道,因此实际开辟长度为23公里,目前该条林道可通行长度至里程6.7公里处,后续路段已崩塌荒废,于里程9.4公里处为日治时期知本越岭古道的岔路口。[13]

雾鹿林道

雾鹿林道全线位于台东县海端乡,路线大致沿新武吕溪及大仑溪之山棱线分水岭为主,主要通行关山事业区,最远至关山事业区第24林班,曾规划延伸至第28到31林班,全长30公里,该林道开辟约在1970年代,与利嘉林道同属为台东地区中较晚所开辟的林道,,目前可通行终点位于林道里程16.5公里处位置。[14]

环境教育及育乐

台东分署辖区内建置多条健行步道,供民众生态育乐使用,并且于嘉明湖国家步道上,设有向阳山屋嘉明湖避难山屋/营地等,提供山友登记抽签入住的设施[15]。另于海端乡及卑南乡设有向阳知本国家森林游乐区知本自然教育中心,与太麻里乡金仑温泉大武山生态教育馆等设施。[16]

组织架构

  • 分署长
    • 副分署长
    • 秘书

内部行政单位

  • 林政科
  • 作业科
  • 育乐科
  • 治山科
  • 秘书室
  • 人事室
  • 主计室
  • 政风室

现场作业单位

历任处长

更多信息 任别, 姓名 ...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