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街角社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街角社会》(全名《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原题:Street Corner Society: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n Italian Slum)是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William Foote Whyte)所著的民族志书籍,出版于1943年。此书为怀特的第一部著作,初版时并未受到重视,但自1955年再版后广受好评,成为大学教材中的经典,并奠定其作为参与观察法先驱者的地位。

事实速览 街角社会, 原名 ...

背景

20世纪1930年代后期,怀特获哈佛大学研究基金支持,[1][2]前往波士顿北区North End)居住。该地多为第一、二代意大利移民所居。他出身于体面的中上阶层家庭,视北区为贫民区,并希望深入了解“底层”社会。[3]

他在当地居住了三年半,其中十八个月与一户意大利裔家庭同住。凭此经历,怀特成为参与式观察法(participant observer research)先驱,该法日后广为社会学研究采用。[2]

概要

《街角社会》记录当地社区内的群体组织与结构,其中如“Compaesani”(意即“同乡”[1])等群体类型即为一例。

书籍第一部分描述当地帮派如何形成与组织。怀特将男性青年分为两类:“街角青年”与“男大学生”:[1][3]前者聚集于街角与商店周围,重视群体关系;后者则以教育与阶级提升为目标,重视个人成就,两者行为模式形成对比。

第二部分则分析社区的社会结构、政治参与与非法组织(如racketeering)活动之互动关系。书中也呈现了公共事业振兴署(WPA)提供之工作对当地居民的重要性。

[注 1]

反响

本书1943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以《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为名首次出版,初时反响平平。然而1955年再版后广受欢迎,成为畅销书与大学教材,并被翻译为至少六种语言,多次重印。[2]

然而,该书在怀特研究的北区社区内却并未获得一致好评。[3]怀特将此地描述为“贫民区”,引发一些在地居民反感。[5]波士顿市议会前议员弗雷德里克·C·朗格尼Frederick C. Langone),为北区居民并与怀特熟识,曾批评:

参见

  • 贫穷旅游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