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卫国

先秦諸侯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卫国
Remove ads

卫国,是中国周朝时期诸侯国姬姓卫氏,为周武王康叔后裔。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事实速览 卫, 地位 ...

先前康叔封在地,周公东征平定武庚之乱后,让同母少弟康叔改封到淇卫,为伯爵。康叔取旧地为名。金文中常见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康叔及其子嗣。现代学者或认为康人是迁到淇卫。有人认为直到周夷王时才正式封为“卫国”。

周初卫康叔遵守周公教诲,“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来贯彻周法,治理得很成功。卫国成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这样,卫国实际上就交由其子庸伯代为统治。周厉王之前,卫国的历史少见记述。周平王迁都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卫武公时一度强盛,为诸侯首领之一。

Thumb
琉璃阁乙墓出土卫国绹索纹兽耳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城关街道东关社区)

进入东周时期后由于内乱频繁而衰弱,前661年被人所破,荒淫奢侈的卫懿公被狄人所杀,卫也失国,仅剩五千遗民在宋国郑国等国的资助下寄居于曹国。依赖齐桓公的援助,前659年迁卫于楚丘(河南滑县东),重新建国,方才得以续存,从此沦为小国。卫文公时,国力有所恢复。卫成公元年(前629年),卫为避狄人侵扰,又迁帝丘(河南濮阳),经百年休养生息,经济始现繁荣。

春秋晚期,卫国孙氏宁氏专权,君臣关系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卫后庄公卫出公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进入战国,卫已衰败,夹在之间苟延残喘,多次的父子兄弟相残。至卫成侯时,已自贬称侯。

前343年,魏文惠王罢黜了卫君嫡系子弟,改立卫灵公的别支后裔子南氏为卫君。前254年,卫怀君入朝魏国被囚杀,卫被魏兼并,成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婿卫元君(卫怀君之弟)为卫君。[1]有人认为,卫元君只是一个封君,是诸侯国国内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诸侯,因此其领地也不能称之为国。但一般认为此时卫国仍然存在,国土只有濮阳一地。前241年,秦攻魏,把卫国原有的濮阳一带归入东郡,立姬姓后代卫君角为卫君,并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阳),卫又成了秦的附庸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灭亡。卫国是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另一种说法是卫国并非被秦二世废灭,日本史学家平势隆郎认为因春秋战国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2]的纪年系统造成的混乱,导致司马迁误认卫国多出十二年国祚,也就是卫国是亡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前221年。这种见解为周振鹤所赞同。[3]

Remove ads

卫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此表主要以《史记·卫世家》为主,参照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及陈梦家《西周年代考》修改补充。

更多信息 称号, 国君本名 ...
Remove ads

其他人物

公子

公族

齐氏
子叔氏
公叔氏
孟氏
  • 孟絷
  • 公孟𫸩,字公孟,孟絷子(杜预《左传正义》引《世本》)
子南氏、司寇氏
  • 公子郢,谥号“昭子”
  • 南文子公孙弥牟,一名木,字子之,公子郢子(《礼记正义》引《世本》、《宋卫策》、《说苑》)
  • 司寇惠叔司寇兰,公子郢子(《礼记正义》引《世本》)
  • 司寇虎,司寇兰子(《礼记正义》引《世本》)
  • 司寇亥
石氏
大叔氏
甯氏
孙氏
北宫氏
王孙氏
  • 王孙贾
  • 王孙昭子王孙齐,王孙贾子
Remove ads

诸氏族

孔氏
史氏
  • 史朝
  • 史文子史狗,史朝子
  • 史䲡,字子鱼
褚师氏
赵氏
元氏
夏氏
礼氏
  • 礼孔
  • 礼至
蘧氏
华氏
  • 华龙滑
  • 华仲
  • 华齐
  • 华寅
渠氏
祝史
  • 祝蛙
  • 祝佗,字子鱼
  • 祝史挥
  • 胥弥赦

女性

其他

附属国

卫国的附属国有石氏、宁氏、孔氏、北公氏、南氏、孙氏等。他们大多是卫国的分支。来自南燕国的孔氏是一个例外。

注释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