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被取代的科学理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此条目列出曾获得广泛共识的理论及学说,但被现今科学认定为现实的不完全或错误的解读。因此伪科学和边绿科学等未曾获广泛共识的理论不算在内。另外也不包括李森科主义等部分地方的被操纵或扭曲[1][2]的研究。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9年10月3日) |

一个好的科学理论具可测试性及会作出能被否证的假说,[3]因此学说中若有较多被取代的理论,一定程度上显示该学说的研究使用了良好的科学方法,反之亦然。另外,一些不充分或不准确的理论或模型有时仍会于现今使用。例如经典力学不足以描述原子大小、接近光速或极大质量的物体,但这套理论仍会被传授和和一般情况中使用。又如地平说虽已被否证,但在小尺度的测量和地图绘制中使用该模型也不会造成大误差。
被取代的理论
- 自然发生:生物体自然产生,无需经过相似物种的遗传。被路易·巴斯德1859的实验否证。[4]
- 拉马克主义:以“获得性遗传”和“用进废退说”为主,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逐渐发达,反之会退化,其成果遗传给下一代。被孟德尔遗传学取代。
- 活力论:生命有自我决定的能力,依循物理及化学外攸关生机的原理,只有生物才可以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但弗里德里希·维勒于1828年成功由氰酸铵合成尿素。[5]
- 胎内感应:母亲的精神力量能改变胎儿的性别等特质。随遗传学的发展而被否定。
- 生成论:生物的配子具有其细小但功能完全的个体。随细胞学说被否定。[6]
- 复演理论:个体的胚胎发育复演其祖先的进化过程。由于胚胎的不同部分能以不同分式发育等原因已被否定。[7]
- 先父遗传:子女会继承母亲前任配偶的特征。基于不同物种进行的实验[8]及家庭统计调查[9]已否定该理论。
- 源出亚洲说:现代人类源于亚洲。今最广为接受的模型为现代人类晚近非洲起源说。[10]
Remove ads
- 热质说:热是一种称为热质的无质量的气体。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导体发热的实验显示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11]
- 燃素说:任何物质在燃烧时会释放出燃素。安东万-罗伦·德·拉瓦节在1777年的《燃烧概论》[12]和1778年的《酸性概论》[13]中指出燃烧是物质和空气中约占五分之一的氧气反应的结果。
- 古典元素:是构成世界上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实体或能量,最广为人知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五元素说:火、水、土、气、乙太。1661年罗伯特·波义耳驳斥此论并指出自己对元素的定义。而于1789年安东万-罗伦·德·拉瓦节亦定义了元素并总结出33种(虽部分为能量或化合物)。[14]:636-637
- 约翰·道耳顿的原子理论第二点: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大小,质量和性质。不同元素的原子是不同的,即元素性质由组成它们的原子决定。随同位素及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被否定。
不完全的理论
被否定的物质或能量
- 以太:亚里士多德设想为维持天体运行的元素,后被19世纪的物理学家定作电磁波的传播媒质。后被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及再验证的实验否定。及后仍有其他理论借用以太或第五元素的称号,但仍为假设。
- 𰚼:威廉·哈金斯1864年观测猫眼星云时发现两条未知物质的谱线,假定为新的元素𰚼。[30]1927年艾拉·斯普拉格·鲍恩发现其为双电离氧。[31][32]
- 白光环质(Coronium):在1869年的日蚀查尔斯·奥古斯塔斯·杨及威廉·哈克尼斯在日冕观察到未知物质的谱线,并假定为新的元素。华特·葛洛蒂安及约翰·埃德伦发现该物质为正13价铁。[33]
- 安德鲁斯矿(Andrewsite):尼维尔·斯托瑞-马斯基林在1871年首次描述的矿物,[34]以托马斯·安德鲁斯命名,1990年确定为数种矿物的混合物。[35]
- N射线:是布朗洛1903年提出的辐射类型,从大部分物质发出,并得到约120名科学家300份论文支持。[36]罗伯特·威廉姆斯·伍德在其重现实验中偷作改动,但实验者仍观测到N射线。[37]这被认为是观察者期望效应的案例。
- 杂磷铁矿(Laubmannite):克利福德·弗龙德尔在1949年首次描述的矿物,1990年确定为数种矿物的混合物。[34]
- 聚合水:弗德雅金在1961年声称发现水的新形态,具有与平常的水许多不同的特性。但在使用彻底清理过的实验器具重现聚合水时只得到平常的水,于1973年得出其为掺有杂质的水的结论。[38]
Remove ads
参考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