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湾国殇纪念坟场

香港島東區的憤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Remove ads

西湾国殇纪念坟场(英语:Sai Wan War Cemetery)是香港的一座坟场,位于香港岛东区柴湾(又称西湾)以南的黑角头一带,坟场始建于1946年,主要安葬在香港保卫战为香港捐躯的盟军军人[1],香港政府于1953年以拨地契约将坟场的土地交予“英联邦战争公墓委员会”,成为该委员会在香港建造及管理的四个坟场之一[2],其余三个分别是邻近本坟场的歌连臣角军人坟场,在南区赤柱赤柱国殇纪念坟场,以及在元朗区牛潭尾稼轩卢军营新田军营前身)内设立的廓尔喀军人坟场(“廓尔喀”即啹喀),但该坟场在1997年6月30日因香港主权移交而一度关闭,现在会于特定日子与清明节开放进行公祭及进行悼念仪式[3]

Thumb
西湾国殇纪念坟场

悼念

香港保卫战爆发前夕,加拿大曾经派出两营士兵增援香港英军[4],日本在1941年12月8日发动太平洋战争并进攻香港,有大量加拿大士兵在香港抵抗日军入侵时战死[5],于12月19日阵亡的罗逊准将成为加拿大军在二战期间战死的最高级军官[6],而在香港沦陷后又有大量军人死于环境恶劣的日军战俘营[7],这段惨烈的香港战史在香港特区政府主导的历史科课程改动下已甚少被提及[8],香港经改版后的历史教科书也将之忽略[9],就连博物馆也未能反映历史实况[10],反而加拿大的历史科比香港更深入教导学生这段香港历史[9],而在战后,加拿大驻港总领事馆除了会于每年12月在国殇纪念坟场举行悼念活动,加拿大总理每当访港时,也会前往西湾国殇纪念坟场悼念阵亡将士。

2005年1月,加拿大总理马丁访问香港,并前往西湾国殇纪念坟场出席为保卫香港而捐躯人士的悼念活动[11]

2009年12月及2012年11月11日的和平纪念日,加拿大总理史提芬·哈珀都在到访香港期间前往西湾国殇纪念坟场出席悼念在保卫香港而捐躯的人士的仪式[12][13]

2016年9月6日,加拿大总理贾斯汀·杜鲁多在访港期间前往西湾国殇纪念坟场向在香港牺牲的加拿大将士献上花圈,并向历史学家Tony Banham英语Tony Banham了解更多加拿大军人在香港参战的经历[14]。此外,在重光纪念日(8月30日)或香港保卫战爆发的12月8日前后的最接近假日亦有退伍军人等团体在坟场举办悼念活动[15][16]

Remove ads

建筑物

Thumb
西湾国殇纪念坟场入口的纪念亭

西湾国殇纪念坟场由英国建筑师奥基斯(Colin St Clair Oakes英语Colin St Clair Oakes)设计。坟场的入口在歌连臣角道,这处建有一座纪念亭,纪念亭的正面有坟场的名字、一把如十字架的长剑,并且注有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年份的“1939”及“1945”的字样。在纪念亭内的纪念墙,刻有在香港保卫战中阵亡或死于战俘营的2,071位军人的名字,他们的遗骸或墓地已不可寻获,其中有1,319人是英军、228人是加拿大军、287人是英属印度陆军,以及237位香港本地的香港义勇防卫军军人[1]。国殇纪念坟场镶有两块特别的碑石,其中一块是西湾火化纪念碑,碑上载有144位军人的名字,他们因为信奉印度教锡克教等宗教,所以遗体也依照他们的宗教信仰而采用火葬;另一块纪念碑载有72名在两次大战在中国捐躯的英联邦军人的名字,原因是他们在当地的坟墓已无法得到适当的保存[1]。还有72名是在一次大战阵亡的英军军人,他们在1914年进攻德意志帝国在青岛的租界时战死,名字也被刻在纪念亭上。

纪念亭后的墓园入口有一座纪念所有阵亡军人的白色方柱状碑石,这是常见于世界各地英联邦军人坟场的“国殇石”(Stone of Remembrance),最初由英国建筑师鲁琴斯设计,西湾国殇纪念坟场的“国殇石”的正面刻有(THEIR NAME LIVETH FOR EVERMORE英语Their name liveth for evermore)的碑文,翻译为中文即是“他们的英名永垂不朽”。墓园共有1,578个坟墓[2],葬有59名海军、1,406名陆军、67名空军、18名商船队队员、20名香港本土军人及8名平民[1],部分遗骸是在二战结束后由台湾迁葬于此,当中有444位英联邦军人未能辨识身份。国籍包括1,013名英国人、283名加拿大人、104名印度人、53名香港人、33名澳洲人、1名新西兰人、1名缅甸人、72名荷兰人,及18位其他国籍的人[17]。坟场在1946年刚刚启用时,因为制作和雕刻碑石需时,所以在坟墓旁暂时竖立木造的十字架用以标识被埋葬者的身份,直至1950年代中后期才换上用石雕刻的墓碑。

Remove ads

邻近的丧葬场所

参阅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