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藏生死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藏生死书》(英语: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上师索甲仁波切作品,英文版于1992年出版。被翻译成30种文字,在56个国家发行[1]。1998年台湾中译本发行时,曾掀起了一波前世今生、临终关怀的风潮。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8年2月23日) |
简介
中阴是西藏描述死亡历程的特殊状态,佛教世界相信“轮回观”,《西藏生死书》是在轮回的前提下,相信“人类有肉体之外的生命,死后依然存在,并且有知觉”。
《西藏生死书》是一本宗教与科学交会的书,索甲在书中引述了科学家对“生”的看法:“每一个次原子的互动,都包含原来粒子的毁灭和新粒子的产生。次原子世界不断在生灭,质量变成能量,能量变成质量。稍纵即逝的形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了,创造一种永无尽期、永远创新的实体。”索甲并告戒要学会放下:“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害怕放下是害怕生活,当能放下时,看待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越深刻,越宽广。”
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出生于西藏。由本世纪最受尊敬的上师蒋扬·钦哲·秋吉·罗卓(Jamyang Khyentse Ckökyi Lodrö)养育成人。后来被上师认出是拖顿索甲的转世。197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比较宗教学,1974年开始弘扬佛法。在欧美各国生活、教学二十多年,使他通达西方的心灵。由于他思路清晰、从容自在、幽默风趣,传法时深受听众的欢迎。他为繁复的现代世界发展出一套解说西藏佛法要义的方法。索甲仁波切属于伟大的大圆满传承,具备这个传承的标记:生动活泼、心胸广大、直指本性。
目录
第一篇 生 (第一章~第十章)
- 在死亡的镜子中/无常/反省与改变/心性/把心带回家/演化、业与轮回/中阴与其他实相/这一世:自然中阴/精神之路/心要
第二篇 临终 (第十一章~第十五章)
- 对临终关怀者的叮咛/慈悲:如意宝珠/给临终者的精神帮助/临终修习/死亡的过程
第三篇 死亡与重生(第十六章~第二十章)
- 基础地/内在的光芒/受生中阴/亡者超荐/濒死经验:上天堂的阶梯?
第四篇 结论(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 共通的历程/和平的仆人
附录
- 我的上师们/有关死亡的问题/两个故事/两种咒
各种发行版本
台湾版由郑振煌翻译,于1998年由张老师出版社发行。
- 《西藏生死书》ISBN 9576932823(繁体中文)
- 《西藏生死书(修订版)》ISBN 9576936799(繁体中文)I
勘误
《西藏生死书》曾被误认为《中阴闻教救度大法》。《中阴闻教救度大法》是另外一本书,并不是《西藏生死书》。《中阴闻教救度大法》藏名《巴多脱卓》,是莲华生大士的伏藏,英文译本名为《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中文译本有三个版本,一是由张莲菩提所翻译的《中阴救度密法》,二是由赵洪涛、王智扬翻译的《梦幻生死》,三是由徐进夫翻译的《西藏度亡经》。
相关内容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