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親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親俄(英語:Russophilia,英文字面意思是對俄羅斯或俄羅斯人的喜好[來源請求])具體意涵是對俄羅斯(包括蘇聯或俄羅斯帝國時代)、俄羅斯歷史、俄羅斯文化以至執政政權的欽佩和喜愛。與親俄相反的情感是反俄。
![]()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1年8月9日) |
文化範疇的親俄
文化上的親俄指的是認可和接納俄羅斯文化。由於俄羅斯是歷史悠久的國家,因此該國有着豐富的文化和藝術資源。其周邊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受俄羅斯的文化影響,並有很多民眾接受和認可俄羅斯的文化。例如中國大陸在抗美援朝後奉行一邊倒的政策,在1960年代前完全倒向蘇聯陣營。這期間俄羅斯的文化藉助蘇聯的影響力在中國大範圍傳播,包括服飾、觀念、住房、飲食等都受到了一定影響,比如蘇聯的連衣裙、蘇式公寓樓建築、粗野主義建築風格甚至髮型等都對50年代中國大陸的文化產生了衝擊。
政治範疇的親俄
隨着俄羅斯的擴張,16世紀開始俄羅斯帝國(包括其前身莫斯科大公國)已經在周邊地區建立了勢力範圍。隨着影響力的增強,俄羅斯逐漸開始在周邊各國培養親俄勢力。
烏克蘭曾是蘇聯的加盟國之一,其在2014年前就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親俄政治勢力,經常出現親俄派和親西方派輪流執政的局面,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就是親俄派。俄羅斯的影響力在烏克蘭東部有很廣泛的群眾基礎,比如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克里米亞等州和自治共和國,因為這些地區長期被俄羅斯統治,大部分居民是俄羅斯人或是在文化上親俄的烏克蘭人[1]。這使得烏克蘭東部有着親俄傳統。但隨着2014年開始的頓巴斯戰爭和2022年俄羅斯開始全面入侵烏克蘭,烏克蘭的親俄派已經受到削弱,烏克蘭特別在被俄羅斯發動全面入侵後對親俄勢力以通敵和叛國的罪名進行清算[2],大部分民眾也抵制親俄勢力及其代理人[3]。目前烏克蘭絕大部分親俄政界人士已經離開該國,當中有不少都逃亡到了俄羅斯。
格魯吉亞曾是蘇聯的加盟國之一,該國是斯大林、奧爾忠尼啟則和謝瓦爾德納澤等多位蘇聯高層政治家的故鄉,[4][5]因此至今仍有很多親俄人士和政治派系。2008年俄格戰爭後,格魯吉亞的親俄勢力受到打擊,但仍有一定的影響力,目前格魯吉亞的執政黨格魯吉亞夢想黨是親俄派政黨。[6]
摩爾多瓦的親俄勢力主要是東部德涅斯特河沿岸(德左),1993年俄羅斯以維和的名義派遣軍隊進入此地區,此後拒不撤軍,並協助親俄派和本地俄羅斯人建立了德左政權。由於這個歷史原因,摩爾多瓦目前在政治上並不親俄,但親俄勢力在該國有很強的基礎。[7]
白俄羅斯的盧卡申科政府是親俄派。該國受到俄羅斯的保護,並已經和俄羅斯簽署並續簽俄白聯盟國家一體化協議[8],還在俄烏戰爭期間允許俄羅斯在其領土上進行對烏軍事活動。但盧卡申科政府並未如俄羅斯所希望的那樣直接參與俄烏戰爭。
歐盟成員國中,目前有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持親俄立場。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