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让·季洛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让·季洛杜(法语:Jean Giraudoux,(18821944)),法国小说家、剧作家与外交官,以诗意而机智的舞台对白闻名,是二十世纪法语诗剧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善于将古典神话与当代议题并置,透过语言的音乐性探讨战争、爱情与人性的抉择。[1]

事实速览 让·季洛杜, 出生 ...

生平

早年与求学

1882年10月29日,季洛杜出生于法国上维埃纳省贝拉克的公务员家庭。中学就读拉卡纳尔中学,1910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主修古典文学与德语,其间多次旅欧,拓展文化视野。[1]

军旅与外交生涯

一次大战爆发后,他自愿从军,曾于马恩河与达达尼尔前线负伤,并获颁战时荣誉军团勋章。1916年起任职法国外交部,派驻多国,国际经验深刻影响其日后剧作对“文明冲突”与“和解”的关注。[2]

小说时期

战后归国的季洛杜以小说崭露头角,代表作《苏珊与和平》(1921)与《西格弗里德与利穆藏》(1922)以旅行者观点探讨战后欧洲身份认同。

剧作与路易·茹维

1928年结识导演兼演员路易·茹维(Louis Jouvet),对方将《西格弗里德》改编登台即获成功。其后《安菲特里翁38》(1929)、《干预曲》(Intermezzo,1933)、《门口的老虎》(La Guerre de Troie n'aura pas lieu,1935)与《埃勒克特拉》(1937)奠定他在法语剧坛的地位。[3]

政治与二战

1930年代加入激进党,1939年任资讯部长,主张国际合作遏止战祸。德军占领期间完成讽刺资本与暴政的《沙伊奥的疯女人》(1943年创作,1945年首演)。

逝世

1944年1月31日,季洛杜于巴黎辞世,葬于帕西公墓。官方死因为急性肾衰竭,亦有其他说法见诸文献。

创作特色

  • 语言:擅将散文式修辞移植至戏剧舞台,对白蕴含隐喻与双关。
  • 结构:重视“理念辩证”而非写实行动,常以二元对立推进剧情。
  • 题材:并置古典神话与现世,藉历史镜像反照当代。
  • 影响:经克里斯多夫·佛莱与莫里斯·瓦伦西英译后,重塑英语剧坛对诗剧的想像。

作品列表

戏剧

  • 《安菲特里翁38》(Amphitryon 38,1929)
  • 《干预曲》(Intermezzo,1933)
  • 《门口的老虎》(La Guerre de Troie n'aura pas lieu,1935)
  • 《埃勒克特拉》(Électre,1937)
  • 《水妖》(Ondine,1939)
  • 《沙伊奥的疯女人》(La Folle de Chaillot,1943)

小说

  • 《苏珊与和平》(Suzanne et le Pacifique,1921)
  • 《西格弗里德与利穆藏》(Siegfried et le Limousin,1922)
  • 《贝拉》(Bella,1926)
  • 《石榴花》(Églantine,1927)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