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豆卢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豆卢寔(450年—609年9月7日),一名实,字天裕,京兆郡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祖籍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周、隋朝官员。
生平
豆卢寔以承御下士为起家官,转任承御二命士。当时北周衰落,政权归于杨坚,豆卢寔归附杨坚,参与宿卫皇宫。大象二年(580年),豆卢寔出任都督,兼领亲信,追论平定北齐的战功,出任帅都督,封均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开皇元年(581年),豆卢寔出任直后,很快兼任右亲卫。开皇四年(584年),豆卢寔出任大都督,兼领亲卫,因为直言符合隋文帝的旨意,获赐锦百段。从此豆卢寔受到的宠信逐渐优厚,获委任参与机密,少数民族使者前来朝贡,必定以豆卢寔来接待。同年冬十一月壬戌(584年12月11日),豆卢寔兼任通直散骑常侍,与兼任散骑常侍薛道衡出使南陈[1]。因为当时隋朝想要消灭南陈,所以派出试着观察江南的情况。到了南陈之后,豆卢寔受到很好的对待,获赐给《春秋》一部,柘弓两张。返回隋朝后,豆卢寔具体的陈述了南陈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很得到隋文帝的认可,号称称职。开皇五年(585年),豆卢寔检校内史舍人。开皇九年(589年),豆卢寔出任尚书兵部侍郎。开皇十二年(592年),豆卢寔出任秦州总管府司马,因为给继母服丧而辞职离任。同年,隋文帝诏令豆卢寔起复出任秦州总管府长史,敕令豆卢寔可以便宜行事,入朝不需要上奏,又特别加仪同三司,以嘉奖豆卢寔的功绩。豆卢寔受到敕令在成州煮盐,又因为劝课农桑有成效,青泉变为白色,隋文帝赐给豆卢寔丝织品二百段以作表彰。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经营洛阳城,招募迁徙豪族富户到洛阳,豆卢寔成功招募一万多家。大业二年(606年),豆卢寔出任黄门侍郎,同年又改任东京尚书右丞,加朝议大夫。不就,隋朝的东西二京不设置尚书省和内史省,豆卢寔仍然官职不改。大业三年(607年),豆卢寔改任右候卫护军郎将,很快改为虎贲郎将。大业五年(609年),豆卢寔跟随隋炀帝西巡,参与军事,加通议大夫。大业五年,隋炀帝要东征高句丽时,以豆卢寔出任左路第二军海冥道副将[2],仍然掌管禁军,在辽东因军功加金紫光禄大夫。大业五年八月四日(609年9月7日),豆卢寔在军中去世,虚岁六十。隋炀帝哀悼痛惜良久,追赠豆卢寔右候卫将军,谥号威,大业九年十月辛未朔三日癸酉(613年11月20日)归葬于河南郡河南县的邙山[3]。
Remove ads
其他
豆卢寔担任黄门侍郎时,被称道认真细致,因为有做官的才能,受到舆论称赞,但是事迹遗失,唐朝初年的史官已经感到掌握的文献不足[4][5]。
墓志
豆卢寔墓志出于洛阳,高71.8厘米,宽72.8厘米,三十九行,行四十字,隶书,盖题篆文“大隋故金紫光禄大夫豆卢公墓志之铭”十六字。现藏河南博物馆[6]。
家庭
- 卢鲁元,北魏太保、襄城公
- 豆卢怀德,北魏使持节、征西大将军、青齐二州刺史、豫州大中正[3]
- 豆卢景,北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内外府掾、怀德县开国公、追赠义州刺史[3]
- 豆卢弘义,隋文帝挽郎、安陆郡司功、河南郡司户书佐、右武候长史、阳翟县县令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