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丰原城隍爷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丰原城隍爷庙建于清朝咸丰年间(1851年至1856年)[1][2],早称墩脚城隍爷庙及丰原墩脚城隍爷庙。守护葫芦墩(丰原)将近三甲子,跨越了清代、日治时期和民国年代。庙址位于台中市丰原区富春里第一市场附近,主神为城隍,并安奉阴阳司、六司(纠察司、乐善司、延寿司、速报司、增禄司、罚恶司)、观音妈、文昌帝君和武财神等。丰原城隍爷庙为台中地区首座城隍庙[3]。
Remove ads
沿革
丰原城隍爷庙的开基老祖是为泥塑城隍老爷神像,于清朝咸丰年间由中国福建渡海来台,目前仍恭奉于主殿之中。
1856年建庙于葫芦墩之墩脚的土墩后方,始称墩脚城隍老爷庙。
1920年随葫芦墩地名变更成丰原,遂将庙名变更为丰原墩脚城隍庙。
1967年根据多数信众为丰原地区的基础下,再改名为丰原城隍爷庙,并沿用到现在[4]。
庆典与祭祀
自建庙后不久即有丰原迎城隍的绕境活动,至今已超过百余年,根据张丽俊所撰日记中的记载。最早是订于每年农历6月15日城隍老爷圣诞当天绕境丰原老街市区。至1928年起,新竹都城隍庙开始作客参与绕境活动。1967年起,扩大办理改成农历6月14日举办绕境,活动并延续至6月15日。每年城隍绕境相关活动,前后约一个月左右时间筹备和进行,圣诞前两周会预先举行丰原区外缘街区绕境,供非市区中心信徒祭祀赐福。各地城隍等宫庙来丰原作客,参与农历6月14日到15日的丰原迎城隍祭绕境活动[1]。
在绕境活动中,丰原脚城隍爷会搭日式神轿,并由18名穿着日式浴衣轿夫[5]进行巡庄活动。富有东洋味的阵头,这是日治时期对台湾在地宗教的箝制[6],经变通后所遗留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连结台、闽、日等地在宗教祭祀礼仪文化上的融合,是台湾罕见的庆典绕境仪式及场景[7]。根据《水竹居主人日记》记载内容有提及在1932年丰原城隍出巡绕境[8]。绕境是以葫芦墩四座旧城门为主,范围有丰原区的中正路与源丰路路口、三民路与源丰路的五叉路口、汉忠医院前及丰原第一公有市场城隍庙牌楼。绕境队伍会有来自于全台各地城隍庙参与游街,包含有基隆护国城隍庙、松山霞海城隍庙、新竹都城隍庙、草屯惠德宫、屏东潮州城隍庙、台东都城隍庙等阵头随队参与[4]。透过绕境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地方繁荣、合境平安[9],以稳定民心。
每年农历七月下旬庙方会举办一连三天的慈悲三昧水忏法会,进行超拔先灵(祭祖)以及超渡冤亲债主、地基主和婴灵等祭拜仪式,法会第三天下午设立祭坛呈上贡桌普渡亡魂(好兄弟)[4]。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