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猫雾捒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早期历史
猫雾捒井位于南屯区永春南路188巷79号巷弄内,井深10米、井外直径101公分、内直径90公分[1]。据当地春社里长廖泰吉表示此番仔井是汉族开垦犁头店后,原住在大肚山东侧的原住民被逼迁到番社脚后所凿[2]。井的工法与汉族不同,为圆形卵石堆砌而成,底部有铺设茄苳树木[1]。后来,番社脚山下渐渐有汉族移入形成聚落[3]。道光三年(1823年),猫雾捒社人离开此地,迁移至埔里[2]。
近代历史

中华民国政府施行公地放领后,取得猫雾捒井土地的卢姓家族为一旁托儿所安全,增设圆形水泥井口、加水泥口盖[2]。
中华民国各县市历史建筑十景2001年9月20到30日票选时间,台中市政府文化局以猫雾捒井等为例,向民众说明何谓“历史建筑”[4]。2002年6月6日,猫雾捒井列为历史建筑[5]。2005年9月12日,台中市议员温建华建议春社社区发展协会考究猫雾捒井、万善祠的历史典故,以让民众了解当地[6]。
2015年,民众白俊忠追溯都姓母亲族谱时,发现自己是猫雾捒社长都举旺的后代,且自己少年时就读的岭东商专就在祖先的土地上[1]。南湖社区大学、台中市乡土文化学会等文史团体于2021年12月举行“追寻百年平埔足迹”期间,启程之日,12月12日,白俊忠在此井前举行宗教仪式[7]。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