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贝亚特丽切·倩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贝亚特丽切·倩契(意大利语:Beatrice Cenci,意大利语发音:[beaˈtriːtʃe ˈtʃɛntʃi];1577年2月6日—1599年9月11日)[2]是一名罗马的年轻贵族女性,其因谋杀虐待自己的父亲而闻名于世。贝亚特丽切和她的同伴在受审时受到当局骇人听闻的对待,这使得她的故事更具传奇性,并得以流传到后世。贝亚特丽切·倩契最后于1599年被判斩首。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12月18日) |

Remove ads
生平
贝亚特丽切的父亲是弗朗切斯科·倩契伯爵(Count Francesco Cenci),母亲是爱里西里亚·桑塔克罗切(Ersilia Santacroce)[3],弗朗切斯科伯爵是一位风流且具有暴力倾向的男人。1584年6月,贝亚特丽切七岁时,母亲爱里西里亚便去世,贝亚特丽切和她的姐姐安东尼娜之后被送到罗马科隆纳区的一间小型修道院“Santa Croce a Montecitorio”去[4]。
倩契家住在罗马雷戈拉区。成员包括弗朗切斯科的第二任妻子卢克蕾齐亚·彼得罗尼(Lucrezia Petroni),贝亚特丽切的哥哥贾科莫,和弗朗切斯科在第二段婚姻中所生下的儿子贝纳多。他们家在罗马北方的小村庄佩特雷拉萨尔托还拥有一座城堡。
根据传说中的记载,弗朗切斯科虐待他的第一任妻子爱里西里亚,也会虐待他的儿子们,还曾多次性侵贝亚特丽切,犯下乱伦罪。他曾因其他罪名而被逮捕入狱,但很快又被释放。贝亚特丽切曾试图将自己和家人所受的待遇告知有关当局,但从来没有任何公权力介入此事。当弗朗切斯科发现他的女儿竟告发他时,他将贝亚特丽切和卢克蕾齐亚送离罗马,送到阿布鲁佐山间,位于佩特雷拉萨尔托的那座属于倩契家的城堡中。
Remove ads
倩契家的四个人(贝亚特丽切、卢克蕾齐亚、贾科莫和贝纳多)[b]发现他们别无选择,决心要永远摆脱弗朗切斯科,并共同策划了一场阴谋。1598年,在弗朗切斯科待在城堡中的那天,两名奴仆帮助这家人对弗朗切斯科下药,但这未能杀死弗朗切斯科。在这之后,贝亚特丽切、她的兄弟们和她的继母用铁锤将弗朗切斯科殴打致死,并将他的尸体从阳台上扔下去,想让他的死看起来像是一场坠落意外。
1598年9月9日,弗朗切斯科的尸体在罗卡山(Rocca mountain)下一个菜园中被发现。葬礼结束后,尸体很快被埋葬在当地的圣玛丽亚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中,倩契家任何一名成员都没有来参加葬礼。起初没有人调查他的死,但伯爵的名气和各种谣言让有关当局(教宗警察)决定介入并调查他的死因。尸体重新被挖掘出来,医生们仔细检查了他的伤口,将摔死排除在死因之外。
倩契家成员被视为嫌疑犯,并遭到监禁。其中一名奴仆在审讯中受拷打而死,但没有松口。与此同时,另一名奴仆忍受不住拷打而透露了部分真相,但马上就被倩契家一位了解事件真相的朋友下令杀害封口,以免他说出更进一步的证言。尽管如此,在各种酷刑伺候之下,贾科莫、贝纳多和贝亚特丽切等人仍一一认罪,倩契家四名成员被捕,并被判处死刑。知道事件前因后果的罗马市民们为倩契家叫屈,他们反对法庭的判决,并要求将处刑时间往后延期。然而近期才发生过圣克罗切伯爵夫人(Countess of Santa Croce)因经济利益而被儿子谋杀的案件,教宗克勉八世担心弑亲案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对此并没有流露出一丝怜悯。
1599年9月11日黎明时分,倩契一家被带往圣天使城堡的桥上,那里通常有在建造鹰架。在前往鹰架的车上,贾科莫受到了持续的虐待,抵达鹰架时,贾科莫的头颅被大头槌打碎而死。他的尸体随后被分成四等分。卢克蕾齐亚和贝亚特丽切依序被公开处刑,她们轮流被一把小斧头斩首而死。只有年仅12岁的贝纳多幸免于难,但他仍被带到鹰架下,被迫观看他家人的处决,然后才被关回狱中,一年后被释放。倩契家的财产被充公,财产被交给了教宗自己的家庭。贝亚特丽切的遗体被埋葬在金山圣伯多禄堂。
Remove ads
传说
贝亚特丽切成为了罗马市民对抗傲慢贵族的象征。
圣天使城堡有一个传说,据说每年9月10日至11日的午夜时分,贝亚特丽切的鬼魂会出现在圣天使城堡的桥上。当9月11日午夜时分的钟声响起时,会有个抱着一颗人头的女人人影沿着桥静静地走着,在她面向台伯河后,又如同不曾存在般消失无踪。
后世创作中的贝亚特丽切·倩契

贝亚特丽切·倩契成为了数个文学和艺术作品的题材。
- 《The Unnatural Combat》(大约1619),菲利普·马辛格所著的剧作。
- 《倩契》(1819),珀西·比希·雪莱所著的诗剧,影响后世许多有关贝亚特丽切的创作。
- 《贝亚特丽切·倩契》(1833),由屈斯汀侯爵所著。
- 《倩契》(1837),司汤达所著的短篇故事。
- 《贝亚特丽切·倩契》(1839),波兰诗人尤利乌什·斯沃瓦茨基所著的诗剧。
- 〈倩契〉(1840),大仲马在《Celebrated Crimes》第1卷中所写的文章。
- 《贝亚特丽切·倩契》(1845),由贡萨尔维斯·迪亚士所著的诗剧。
- 《皮耶,或暧昧迷离》(1852),由赫尔曼·梅尔维尔所著的小说,圭多·雷尼描绘的贝亚特丽切肖像画出现在小说中。
- 《贝亚特丽切·倩契》(1854),由意大利作家弗朗西斯科·多梅尼科·圭拉齐所著的小说。
- 《大理石牧神》(1860),由纳撒尼尔·霍桑所著的哥德小说,雷尼的画作和贝亚特丽切的传说在书中占有重要戏份。书中的两位主要女性角色希尔达(Hilda)和米瑞安(Miriam)以贝亚特丽切是否有罪为主题进行辩论,希尔达认为贝亚特丽切的行为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行”,米瑞安则认为“根本无罪,在那种情况下是最好且合理的美德”。霍桑将米瑞安描写为和贝亚特丽切有许多共通点,读者必须自行决定米瑞安是一位复仇者还是一名罪犯。
- 《Beatrice Cenci (In a City Shop-Window)》(1871),美国诗人莎拉·皮亚特所写的诗。
- 《Nemesis》(1896),由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所著的悲剧。
- 《Legende und Wahrheit der Beatrice Cenci》(1926),由史蒂芬·褚威格所著的短篇故事。
- 《倩契》(1935),由安托南·阿尔托所著的戏剧,改编自雪莱的作品。
- 《贝亚特丽切·倩契》(1949-1950),由贝尔托德·戈尔德施密特所著的歌剧,改编自雪莱的作品。
- 《倩契》(1951-1952),由哈维格·布莱恩所著的歌剧,改编自雪莱的作品。
- 《Finis the Cenci》(1954),由F·R·史考特所著的17行诗。
- 《A Tale for Midnight》(1955),由弗雷德里克·普罗科什所著的小说。
- 《贝亚特丽切·倩契》(1958),由阿尔贝托·莫拉维亚所著的戏剧。
- 《贝亚特丽切·倩契》(1971),由阿尔伯托·希纳斯特拉所著的歌剧,改编自雪莱的作品。
- 《Beatrice Chancy》(1998),由乔治·艾略特·克拉克和詹姆士·罗弗所著的歌剧,故事舞台改为19世纪的加拿大新斯科细亚省。
- 《The Cenci Family》(2004),由卢坎普所执导的广播剧,由女演员莎莉·霍金斯饰演贝亚特丽切。
- 《Cenci : Telle une fleur coupée》(2004),由让·罗基所著的小说。
- 《Last Will》(2006),由丽莎·麦可隆所著的小说,故事情节中提及了雷尼的画作和贝亚特丽切的故事。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与脚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