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费德里科·费里尼

意大利电影导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费德里柯·费里尼
Remove ads

费代里科·费里尼意大利语Federico Fellini,1920年1月20日—1993年10月31日),意大利艺术电影导演,同时也是演员及作家。费代里科·费里尼出生于意大利的里米尼市,并在意大利电影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帮助下,开始参与电影制作。费代里科·费里尼曾先后5次摘取奥斯卡金像奖

事实速览 费代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 导演 ...

费代里科·费里尼以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特别是混合梦境巴洛克式华丽影像的电影作品。他被认为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导演之一[1]

Remove ads

生平

贝尼托·墨索里尼法西斯党统治意大利期间,他与弟弟里卡多都参加一个名为Avanguardista的青年法西斯团体,当时意大利的年轻男子都被迫参加这个团体。费里尼在1939年春天搬到罗马,并且在《Marc’Aurelio》这本非常受到欢迎的周刊写文章。他也在这段时间认识阿尔多·法布里齐(Aldo Fabrizi),开启后来合作电影演出的契机。

费里尼在1942年认识了茱丽叶塔·玛西纳(Giulietta Masina),并在1年之后(1943年10月30日)结为夫妻。费代里科·费里尼与茱丽叶塔·玛西纳于是开始他们在电影史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合作关系。在结婚几个月后,玛西纳从楼梯上摔倒,并因此而流产。在1945年3月22日,他们的孩子Pierfederico出生,但是在同年的4月24日就夭折了。这些悲惨的事件深刻影响到费里尼与玛西纳,尤其显露在费里尼的代表作-《大路》当中[2]。法西斯政府在1943年7月25日下台,而罗马则在1944年6月4日被盟军所占领。同时,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与费里尼碰面,商讨拍摄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计划。后来罗西里尼同意采用艾多·费布里兹当主角,费里尼则撰写剧本。

费里尼在1993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同年10月31日,他因心脏衰竭和呼吸系统功能性障碍不治,在罗马的翁贝托一世医院逝世,当天正是他与玛西纳结婚50周年的隔天。意大利政府后来为他举行国葬,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铸造了费里尼勋章。玛西纳也在6个月后因肺癌(1994年3月23日)而去世。费里尼、玛西纳与他们的儿子都葬在由雕刻家波莫多罗(Arnaldo Pomodoro)所雕塑的墓地中,这座墓地则位于里米尼公墓的主要入口上。

Remove ads

电影生涯

Thumb
1956年,费里尼在《卡比利亚之夜》摄制现场
Thumb
1990年第47届威尼斯电影节,费里尼为与其多次合作的影星马切洛·马斯楚安尼颁发荣誉金狮奖

费里尼执导的首部电影是1950年的《卖艺春秋英语Variety Lights》,并借着阿尔贝托·拉图阿达(Alberto Lattuada)这位经验丰富的导演的协助。当《卖艺春秋》上映时,费里尼刚年满30岁,但是最后这部作品票房不佳,且得到较多负面的评价。《卖艺春秋》的制片公司后来因此而倒闭,导致费里尼与拉陶达负债累累,并且直到10多年后才还清负债[3]

白酋长英语The White Sheik》(1952年)是费里尼首部单独执导的电影,由阿尔贝托·索尔迪(Alberto Sordi)所主演。这部电影是根据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于1949年所编写的剧本所修饰的。安东尼奥尼原先提供这部剧本给亚伯托‧拉陶达,但是拉陶达因为不满意剧本而作罢。费里尼后来在卡洛·蓬蒂(Carlo Ponti)的支持下,将它搬上大萤幕。

费里尼后来开始与作曲家尼诺·罗塔(Nino Rota)合作,他们在1945年的罗马互相认识。费里尼与尼诺.罗塔的合作相当成功,并且持续到1979年的《乐团彩排》为止(尼诺.罗塔于1979年去世)。

在费里尼意大利新写实主义时期(1950年-1959年)结束后,影响他最大的是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费里尼在1961年首次接触到卡尔·荣格的思想。他后来将此思想融入作品《》、《鬼迷茱丽叶英语Giulietta degli spiriti》、《爱情神话》、《卡萨诺瓦英语Fellini's Casanova》与《女人城英语La città delle donne》(1980年)当中[4]

费里尼的电影受到广泛的赞誉,并且赢得4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大路》(1954年)、《卡比利亚之夜》(1957年)、《》(1963年)与《阿玛柯德》(1973年)。《甜蜜的生活》(由马切洛·马斯楚安尼所主演)则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且被认为是1960年代的缩影。这部电影也产生狙杀狗仔队这个新的名词,是由Paparazzo这个字所发展出来的,他是电影剧情中专门挖掘隐私的记者[5]

虽然费里尼声称一些电影作品是根据过去的回忆来拍摄的,不过费里尼的亲密好友,包括编剧图利奥·皮内利(Tullio Pinelli)、贝纳迪诺·扎波尼(Bernardino Zapponi)、摄影师约瑟·莱东诺(Giuseppe Rotunno)与设计师丹特·费雷蒂(Dante Ferretti)则坚持费里尼会捏造自己的回忆并加入电影的剧情当中[6]

Remove ads

影响

费里尼的电影融合了回忆、梦境、幻想和欲望,展现了一幅高度个人化的社会图景。费里尼的电影成为奢靡、奇特、华丽的艺术形式的代名词[7]

费里尼的电影影响许多同时代或是后来的电影导演,包括伍迪·艾伦大卫·林奇格里什·卡萨拉瓦利英语Girish Kasaravalli大卫·柯南伯格斯坦利·库布里克马丁·斯科塞斯[8]蒂姆·伯顿[9]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尔泰瑞·吉廉[10]埃米尔·库斯图里察[11]等知名导演都表示费里尼影响了他们的作品。其中伍迪·艾伦特别使用了费里尼的主题来拍摄几部电影,《星尘往事》仿照《》、《那个时代英语Radio Days》则是《阿玛柯德》的回忆。

波兰导演沃伊切赫·哈斯英语Wojciech Has两部重要的作品:《萨拉戈萨的手稿波兰语Rękopis znaleziony w Saragossie (film)》与《砂制时镜下的疗养院波兰语Sanatorium pod Klepsydrą (film)》是现代主义幻想的出色作品,而且因为“华丽的幻想”而被拿来与费里尼的电影比较[12]

荣誉

费里尼的作品获奖无数,包括奥斯卡奖、2座银狮奖、1座金棕榈奖莫斯科电影节首奖。费里尼在1990年获得日本美术协会颁发的高松宫殿下记念世界文化赏(总共包括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电影5个方面的奖项)。

里米尼费代里科·费里尼机场则是为了纪念费里尼的贡献而命名的。

作品年表(含编剧作品)

  • 1989 《月亮的声音》/《月吟》(La voce della luna)
  • 1987 《费里尼的剪贴簿》/《访谈录》(Intervista)
  • 1986 《金格和弗莱德》或译《舞国》(Ginger and Fred)
  • 1983 《大海航行》或译《扬帆》(E la nave va)
  • 1980 《女人城》(La città delle donne))
  • 1978 《乐队排演》(Prova d'orchestra)
  • 1976 《卡萨诺瓦》(Il Casanova di Federico Fellini)
  • 1973 《阿玛柯德》(Amarcord)
  • 1972 《罗马风情画》/《罗马》(Roma)
  • 1970 《小丑》(I clowns)
  • 1969 《爱情神话》(Fellini-Satyricon)
  • 1969 《导演笔记》(Block-notes di un regista)
  • 1968 《死亡精灵》/《勾魂摄魄》(Tre passi nel delirio)中的一段《该死的托比》(Toby Dammit)
  • 1965 《鬼迷茱丽叶》/《茱丽叶与魔鬼》/《鬼迷茱丽》(Giulietta degli spiriti)
  • 1963 《八部半》《》(Otto e Mezzo)
  • 1962 《三艳嬉春》(Boccaccio'70)中的一段《安东尼博士的诱惑》(The Temptation of Dr. Antonio)
  • 1960 《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
  • 1957 《卡比利亚之夜》(Le notti di Cabiria/The nights of Cabiria)
  • 1955 《骗子》(Il Bidone)
  • 1954 《大路》(La Strada)
  • 1953 《小牛》/《浪荡儿》/《流浪汉》(I Vitelloni)
  • 1951 《白酋长》(The White Sheik)
  • 1950 《杂技之光》或译《卖艺春秋》(Variety Lights)与Alberto Lattuada合导
  • 1950 Francis, God's Jester 编剧兼副导
  • 1948 The Miracle 编剧
  • 1948 L'Amore 编剧
  • 1946 《老乡》(Paisan)编剧兼副导
  • 1945 《不设防城市》(Rome, Open City)编剧兼副导
Remove ads

获奖记录

注释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