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赋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赋权(英语:Empowerment),也译为赋能、充权、充能、授能、培力等,有不同的定义解释。根据社区心理学家(如Rappaport,1987;Rappaport,1992;Perkins & Zimmerman,1995)的一般说法,赋权乃是个人、组织与社区借由一种学习、参与、合作等过程或机制,使获得掌控自己本身相关事务的力量,以提升个人生活、组织功能与社区生活品质。根据研究显示,觉察的控制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减少心理压力,能预测正向的健康行为,并与促进社会行动及政治参与有关。[1][2][3][4]赋权的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互助协会和19世纪美国的定居运动等。赋权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相对较新,借鉴了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知识,强调个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5]赋权的基本假设有四个,分别是:(1)压迫是一种基于结构的现象,影响个人和社区;(2)人们和社区有解决问题的力量和资源,能够抵抗制度化的压迫;(3)赋权涉及关注个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4)赋权是一个过程和一个结果。[5]
![]() |
Remove ads
赋权的重要价值
赋权的重要特性
- 具有多层次(个人、团体、组织及社区)与多面向(人际、社会、行为、组织及社区)的构念
- 涉入由下而上(bottom-up)的改变
- 在不同脉络下的情况亦有差异
- 发生在一个集体脉络(collective context)之中
- 是一段进程而非处于一个稳定状态
赋权的过程与结果
赋权的过程与结果如下[2]:
专业者的赋权角色
专业者的赋权角色有以下特点:
- 在赋权的过程中,专业者扮演的角色是合作者(collaborator)与促进者(facilitator),而不是专家(expert)与咨商师(counselor)。
- 一位协同合作的专业者应学习有关赋权对象(亦称参与者)的文化、世界观与其生命奋斗过程,并与其一起努力而不只是鼓吹他们去做。
- 专业者的技巧、利益或计划等不应强加在社区,而是成为社区的资源之一。
- 专业者要介入什么,应视当地人文的特殊性而定,而不是事先就决定要做什么,并且将其套在所有的情况。
- 虽然人际测量与评估技术是需要的,但要考量如何地进行(在哪里、对象有谁),而专业者不能自动就假定是像在医疗院所里心理治疗师对病患个案一样的操作方法。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