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赫里伯特·伊利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赫里伯特·伊利格(Heribert Illig,1947年出生于巴伐利亚州福恩施特劳斯)是一位德国大众评论员和出版者,以年代学批判家而闻名。
生平
伊利格学习日耳曼学,并于1987年在不来梅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论文的主题是埃贡·弗里德尔。在其它书中,伊利格对弗里德尔的作品进行了部分编辑和部分评论。在全职从事大众评论员工作之前,他曾在一家银行担任系统分析员。
1981至1988年间,伊利格是伪科学的人类与自然历史重建学会的主要成员。1989至1994年间,他编辑了《史前-早期-现在》(Vorzeit-Frühzeit-Gesent)杂志,并担任该杂志的衍生杂志《时间跳跃》(Zeitensprünge)的编辑。他还在格雷弗尔芬拥有一家螳螂出版社(Mantis-Verlag),该社出版了这份杂志以及伊利格和古纳尔·海因索恩等人的书籍。
Remove ads
年代学批判作品
他的作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年代学批判。他首先转向史前和早期历史。伊利格与海因索恩一起研究了古埃及历史,他们主张将古埃及历史缩短两千多年。因此,胡夫金字塔是公元前一千年建造的,巨石文化也是如此。这将使旧石器时代与当时的石洞壁画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数千年。1991年,伊利格提出了中世纪著名的论断:从614年9月到911年8月这297年的历史,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伊利格将这个时期称为“发明的中世纪”(有时也被称为“Phantomzeit”,即“幽灵时间”)。这些论点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
评价
伊利格关于年代学批判的论文,主要在流行科学出版物和日报上受到媒体的关注。除此之外,它们还被历史学家用作反面教材:它们被认为不科学而不被接受,也被描述为因方法论错误而被科学所驳斥。
1996年,伊利格在由经济出版社出版了《发明的中世纪》(Das erfundene Mittelalter)一书后,其内容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主题,并受到多篇评论的关注。
早在1996年4月,约翰内斯·弗里德就在《历史杂志》上发表评论,并参考多种来源中出现的关于查理曼儿子的同步独立报道,证实了查理曼的存在,并将伊利格的论文描述为“一种误导性的、不可接受的幻觉”。[1]
1996年10月1日,马蒂亚斯·格拉斯林(Matthias Gräßlin)在《法兰克福汇报》上评论了伊利格的书,指出伊利格的论文没有证据支持,而是基于有问题的方法,“在历史上毫无价值”。[2]
1997年,伊利格在《伦理与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关于发明中世纪早期的论文的几项陈述,以供讨论。伊利格关于“发明的中世纪”的说法被各种不同历史方向的专家所评论:[3]
- 格德·阿尔托夫解释说,如果伊利格是对的,就必须发明一种面面俱到的高雅文化,并将伊利格的论文描述为“深奥的想法”。[4]此外,阿尔托夫还表示,按照伊利格的论文,必需进行大量的伪造。阿尔托夫得出的结论是,伊利格假设的中世纪是不可能被证伪的。[5]
- 迈克尔·博尔戈特审视了伊利格的方法,认为该方法根植于19世纪的实证主义思维。伊利格忽视了历史知识,即所有事实永远不可能完全收集起来,这些事实本身并不能提供知识,而只能与其它事实结合起来。因此,博尔戈特还批评伊利格冒犯了所有中世纪早期的事件,这在当时显然是没有类比的。博尔戈特得出的结论是,伊利格的方法“在方法上有缺陷,在科学上也有问题”。[7]
- 根据赫尔穆特·弗拉切内克的说法,伊利格假设了一个阴谋论,但没有具体说明阴谋者和阴谋的目的。伊利格也缺乏其它可以支持其论文的来源。因此,这篇论文只能是一种“对科学的自我放弃”。弗拉切内克批评伊利格对进步和傲慢的信仰,这在他线性历史的错误前提中显而易见。[8]伊利格的论文,由于具有历史理论的弱点,而不应被接受。
- 古纳尔·海因索恩认为,“对伊利格的论文进行仔细审查”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城市被认为在公元600到900年间存在连续的定居,他建议根据对这些城市的发掘来审查伊利格的论文。他还给出了进一步的例子,说明书面资料据说在公元500到800年间减少了。他认为伊利格的论文是确定摩西·冯·科伦生平日期的一个解决方案。海因索恩还推测了伊利格所提伪造的可能动机。[9]
- 迪特里希·洛尔曼和维尔纳·伯格曼一样,论证了伊利格对公历改革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他反驳了“亚琛普法尔茨教堂的建造是无条件的”这一说法,并指出了伊利格在解释资料来源(尤其是拉丁语资料)方面的缺陷。洛尔曼批评伊利格没有依据他所质疑的时期的文物,而是主要依据二次文献。[10]
- 让·范德穆伦详细讨论了伊利格对建筑历史的陈述,并进行了反驳。[11]
- 沃尔夫哈德·施洛瑟根据历史上已知的天文事件检验了伊利格论点的一致性,并得出结论: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论点是站不住脚的。[12]
- 在同一期《伦理与社会科学》中,赫里伯特·伊利格有机会解决并消除提到的所有反对意见。[13]
同样在1997年,当时德国历史教师协会的杂志《科学与教学史》讨论了伊利格的论文:[14]
- 哈特穆特·布克曼在社论中评论了伊利格,并将伊利格的书描述为“明显无意义”,并提到了伊利格的前辈威廉·卡梅尔——他将整个中世纪视为伪造的产物。[15]
- 鲁道夫·希弗在同一期上发表评论,指出了伊利格许多方法论的错误。[16]
其它:
- 1997年,理查德·赫辛格证实,公众有“重写与重新解释历史的需要”,而伊利格正是这么做的。赫辛格解释说,伊利格向历史科学表明,对过去的解释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心理建构,而不是基于明确可验证的事实。赫辛格批评伊利格在论文中采用了同样的方法。[17]
- 伊利格1999年出版了续作《谁转动了时钟?》(Wer hat an der Uhr gedreht?),艾克哈德·艾克霍夫在对该续作的评论中指出,伊利格所假设的历史伪造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18]
- 迈克尔·博尔戈特认为,围绕伊利格论文的科学争论,早在1999年就已经结束。[19]
- 2001年,斯蒂芬·马蒂森(Stephan Matthiesen)在《怀疑论者》杂志上讨论了伊利格的论文,并说明了科学家对伊利格论文的反应。他指出,“几位历史学家实际上对他的论文进行了有理有据、详细而清晰的评论”;但也不会有进一步的争议了。[20]
Remove ads
作品
- 赫里伯特·伊利格. 埃贡·弗里德尔 , 编. Abschaffung des Genies. Essays bis 1918 [废除天才——1918年之前的散文]. 维也纳: Löcker Verlag. 1982. ISBN 3-85409-042-0 (德语).
- 收录于:埃贡·弗里德尔 (编). Vom Schaltwerk der Gedanken [论思想的转换机制]. 苏黎世: 第欧根尼出版社. 2007. ISBN 978-3-257-06625-8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埃贡·弗里德尔 , 编. Selbstanzeige. Essays ab 1918 [自我披露——1918年散文]. 维也纳: Löcker Verlag. 1983. ISBN 3-85409-051-X (德语).
- 收录于:埃贡·弗里德尔 (编). Vom Schaltwerk der Gedanken [论思想的转换机制]. 苏黎世: 第欧根尼出版社. 2007. ISBN 978-3-257-06625-8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埃贡·弗里德尔 , 编. Meine Doppelseele. Taktlose Bemerkungen zum Theater [我的双重灵魂——关于剧院不明智的评论]. 维也纳: Löcker Verlag. 1985. ISBN 3-85409-087-0 (德语).
- 收录于:埃贡·弗里德尔 (编). Vom Schaltwerk der Gedanken [论思想的转换机制]. 苏黎世: 第欧根尼出版社. 2007. ISBN 978-3-257-06625-8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Egon Friedell und Immanuel Velikovsky. Vom Weltbild zweier Außenseiter [埃贡·弗里德尔和伊曼纽尔·维利科夫斯基——关于两个局外人的世界观]. 巴塞尔: P.A.F. Verlag. 1985. ISBN 3-85624-007-1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埃贡·弗里德尔; 阿尔弗雷德·波尔加 , 编. Goethe und die Journalisten. Satiren im Duett [歌德和记者——讽刺二重唱]. 维也纳: Löcker Verlag. 1986. ISBN 3-85409-095-1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Schriftspieler – Schausteller. Die künstlerischen Aktivitäten Egon Friedells [作家-表演者——埃贡·弗里德尔的艺术活动]. 维也纳: Löcker Verlag. 1987. ISBN 3-85409-105-2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埃贡·弗里德尔 , 编. Das Friedell-Lesebuch [弗里德尔读物]. 慕尼黑: C. H. Beck. 1988. ISBN 3-406-32415-0 (德语).
- 再版:赫里伯特·伊利格. Das Egon Friedell Lesebuch [弗里德尔读物]. 苏黎世: 第欧根尼出版社. 2009. ISBN 978-3-257-23882-2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Die veraltete Vorzeit. Ein neuer chronologischer Aufriss europäischer Prähistorie [过时的过去——欧洲史前史新年代概述].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艾希博恩出版社. 1988. ISBN 3-8218-0412-2 (德语).
- 再版:赫里伯特·伊利格. Die veraltete Vorzeit. Ein neuer chronologischer Aufriss europäischer Prähistorie [过时的过去——欧洲史前史新年代概述] 第3版.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11. ISBN 978-3-928852-42-5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埃贡·弗里德尔 , 编. Kultur ist Reichtum an Problemen [文化是一大堆问题]. 苏黎世: 哈夫曼出版社. 1989. ISBN 3-251-20069-0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古纳尔·海因索恩. Wann lebten die Pharaonen? [法老生活在什么年代?].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艾希博恩出版社. 1990. ISBN 3-8218-0422-X (德语).
- 再版:赫里伯特·伊利格; 古纳尔·海因索恩. Wann lebten die Pharaonen? [法老生活在什么年代?] 第5版.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03. ISBN 3-928852-26-4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Karl der Große, genannt der Fiktive. Als Herrscher zu groß, als Realität zu klein [查理曼是虚构的——太伟大的统治者,太少的事实].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1992. ISBN 3-928852-03-5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Chronologie und Katastrophismus. Vom ersten Menschen bis zum drohenden Asteroideneinschlag [年代学与灾难论——从最早的人类到即将发生的小行星撞击].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1992. ISBN 3-928852-01-9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Franz Löhner. Der Bau der Cheopspyramide [胡夫金字塔的建造].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1992. ISBN 3-928852-05-1 (德语).(2003年第6版)
- 赫里伯特·伊利格. Der Bau der Cheopspyramide nach der Rampenzeit [胡乱时期后胡夫金字塔的建造]. ISBN 3-928852-17-5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Hat Karl der Große je gelebt? Bauten, Funde und Schriften im Widerstreit [查理曼大帝曾经存在过吗?——建筑物、发现物和著作的冲突].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1994. ISBN 3-928852-08-6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Das erfundene Mittelalter – Die größte Zeitfälschung der Geschichte [虚构的中世纪——历史上最大的年代伪造]. 杜塞尔多夫: 经济出版社. 1996. ISBN 3-430-14953-3 (德语).(2014年第22版、2019年第23版)
- 赫里伯特·伊利格. Das erfundene Mittelalter. Hat Karl der Große je gelebt? [虚构的中世纪——查理曼大帝曾经存在过吗?]. 柏林: 乌尔斯坦出版社. ISBN 978-3-548-36429-2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Wer hat an der Uhr gedreht? Wie 300 Jahre Geschichte erfunden wurden [谁转动了时钟?——300年的历史是如何发明的]. 杜塞尔多夫: 经济出版社. 1999. ISBN 3-612-26561-X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Wer hat an der Uhr gedreht? Wie 300 Jahre Mittelalter erfunden wurden [谁转动了时钟?——中世纪的300年是如何发明的] 第7版. 柏林: 乌尔斯坦出版社. 2009. ISBN 978-3-548-36476-6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Gerhard Anwander. Bayern und die Phantomzeit. Archäologie widerlegt Urkunden des frühen Mittelalters [巴伐利亚与幻影时间——考古学驳斥了中世纪早期的文献].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02. ISBN 3-928852-21-3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Specht K. Heidrich , 编. Mykenische Geschichte/n. Griechisch-archaische Geschichte auf dem Prüfstand [迈锡尼历史——受到审视的希腊古代史].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04. ISBN 3-928852-28-0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Die Chiemseeklöster. Neue Sicht auf alte Kunst [基姆湖修道院——旧艺术的新观点].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08. ISBN 978-3-928852-36-4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Geschichte, Mythen, Katastrophen: Über Velikovsky hinaus [历史、神话、灾难——超越维利科夫斯基] 第2版.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10. ISBN 978-3-928852-41-8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Aachen ohne Karl den Großen. Technik stürzt sein Reich ins Nichts [没有查理曼的亚琛——技术使其帝国化为虚无].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11. ISBN 978-3-928852-43-2 (德语).(2013年第3版,ISBN 978-3-928852-48-7)
- 赫里伯特·伊利格. Gräfelfing & Pasing 1250 Jahre? Ein kritischer Streifzug durch Bayerns frühe Geschichte [格雷弗尔芬与帕辛有1250年?——对巴伐利亚早期历史的重要尝试].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13. ISBN 978-3-928852-47-0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Meister Anton, gen. Pilgram, oder Abschied vom Manierismus [安东大师,即皮尔格拉姆,或告别矫揉造作].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13. ISBN 978-3-928852-46-3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Des Kaisers leeres Bücherbrett. Wer bewahrte das antike Erbe? [皇帝的空书架——谁保存了古老的遗产?].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17. ISBN 978-3-928852-51-7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Gregors Kalenderkorrektur 1582 – Cäsar, Nikäa und die päpstliche Notlüge [1582年格里高利历法修正——凯撒、伊兹尼克和教皇的善意谎言].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19. ISBN 978-3-928852-52-4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100 Jahre Umsturz . 1918/19: Wien - München - Rijeka/Fiume . Literatur . Kunst . Politik [百年动乱——1918/1919:维也纳 - 慕尼黑 - 里耶卡/阜姆·文学·艺术·政治]. 格雷弗尔芬: GräVerlag. 2019. ISBN 978-3-942138-66-6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Alte Skulptur verjüngt . Christlicher Neuanfang nach 1000 in Stein, Holz und Bronze [古老雕塑焕发活力——公元1000年后基督教从石头、木头和青铜中开始新生].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19. ISBN 978-3-928852-54-8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埃贡·弗里德尔 , 编. Der Schatten der Antike. Das bislang fehlende Schlusskapitel der "Kulturgeschichte des Altertums" [古代的阴影——先前缺失的“古代文化史”最后一章].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20. ISBN 978-3-928852-55-5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Darwins dunkle Seite. Person, Primat, Plagiat [达尔文的阴暗面——个人、至上、抄袭].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22. ISBN 978-3-928852-58-6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Evolution nach Fabre und Darwin. Instinkte, Insekten, Symbiosen [法布尔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本能、昆虫、共生].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23. ISBN 978-3-928852-59-3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Nachwort für: Herbert Fießinger - Kloster Reichenau im Zeichen des Geflügelten Löwen [后记:赫伯特·菲辛格——以翼狮为标志的赖兴瑙修道院].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23. ISBN 978-3-928852-60-9 (德语).
- 赫里伯特·伊利格. Nachruf für Kaiser Karl. Aachens Pfalz/Eisenarmierung/Chronik der Mittelalterdebatte [卡尔皇帝的讣告——亚琛普法尔茨/铁加固/中世纪辩论编年史]. 格雷弗尔芬: 螳螂出版社. 2023. ISBN 978-3-928852-61-6 (德语).
Remove ads
扩展阅读
- Enthält das frühe Mittelalter erfundene Zeit? [中世纪早期是否包含虚构的时间?]. 伦理与社会科学(思考文化的争论论坛). 1997, (4): 481—507 (德语).
- 艾克哈德·艾克霍夫. Rezension: H. Illig, Wer hat an der Uhr gedreht? Wie 300 Jahre Geschichte erfunden wurden. Düsseldorf 1999 [书评:H·伊利格《谁转动了时钟?——300年的历史是如何发明的》杜塞尔多夫1999年]. 法兰克福汇报. 2000-02-08 (德语).
- 古纳尔·海因索恩. Rätselhafte dreihundert Jahre [Leserbrief-Kommentar zu den Thesen von H. Illig] [神秘的三百年(关于伊利格论文致编辑的信)]. 法兰克福汇报. 2000-02-15 (德语).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