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走步

篮球违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走步(英语:Traveling),或叫带球走,是属于篮球比赛中违例的一种(不合规则的动作)。

说明

为了限制持球者的移动方式,篮球规则定义掌控球者必须以运球的方式移动,只要在运球状态,怎么移动都可以;非运球状态(即持球状态时)的移动则受到充分的限制。在持球状态下(非运球状态),只要移动超过指定范围、方式,就是走步。

换句话说,走步违例的中心主旨就是不可以拿球走好几步。许多初学者常会拿着球并双脚同时或轮流走两步以上,这就是走步的典型例子。

篮球发展百余年来,规则不停变动。演变至今日,持球状态的移动有了更为明确的定义。原则上大抵可以这么说:球员在持球状态下,可以一只脚为“轴心脚”(pivot),另一只则称作“非轴心脚”,不可随意变更,而球员被允许的移动方式就是只能移动“非轴心脚”,“轴心脚”必须非移动状态且固定于地面。

街头篮球中,经常有争议的犯规就是走步的认定,因为很多年轻球员根本不了解走步的真实定义,无知的认定任何脚动了两步以上就是走步,然后随意指控别人走步,事实上是自己搞不清楚‘轴心脚’与‘非轴心脚’之间的差别。

在现今的规则定义下,所有的篮球动作全部皆可合乎轴心脚原则而没有一项需要当特例或补充条例处理,例如三步上篮就会有许多对走步规则不甚熟悉的同好搞错,误以为三步上篮无法以轴心脚的规则解释,而是额外的规则定义。事实上三步上篮一样合乎轴心脚原则。而以动作的连续与否来判定有没走步也是非常常见的误解。以右脚跨出第一步的三步上篮为例说明如下:一般情况下,如果持球球员运球时,每运球一次,必须使球和地面接触一次;而若要结束运球时,则两手需抓住从地面弹起的球,或使球在任何一只手中停留。当持球球员两手抓住从地面弹起的球,致使运球结束后,右脚紧接着跨出第一步,当右脚落地后即成为轴心脚,此时左脚不但可持续迈出第二步,而且可自由移动。若左脚依序跨出第二步,并且于落地后跳起;起跳后促使轴心脚离地,此时持球者必须在轴心脚着地之前使球离手,可做传球或投篮动作。

以下会先解释FIBA所明文规定的走步(持球移动)规则,再另外说明世界上最著名的职业联盟NBA与FIBA规则上的差异。FIBA规则已经足以当作走步规则的充分参考。

Remove ads

FIBA规则

第25条 带球走[1]

第1节 定义

25.1.1 带球走系指球场上球员掌握活球时,未依本规则之规定,向任何方向非法移动一足或双足。

25.1.2 旋转系指持球员在球场上掌握活球时,以一足立定于地上做为中枢,以另一足向任何方向踏出一步或多步的合法动作,而所谓的中枢足始终与原点的地板保持接触。

第2节 规定

25.2.1 在球场上接住活球的球员,其中枢足之建立如下:

  • 一球员在双足着地时接住球:
    • 一足离地时,另一足成为中枢足。
    • 开始运球时,球未离手之前,中枢足不得先行离地。
    • 传球或投篮时,可以跳起使中枢足离地,但球必须在任一足落地前离手。
  • 一球员在他前进或是运球结束时接住球,可以利用两步停止、传球或投篮:
    • 若是接到传球后,球员应在他的第二步之前离手开始运球。
    • 第一步发生于当获得控制球后,一足或双足触及地板时。
    • 第二步发生于第一步之后,当另一足触及地板或双足同时触及地板时。
    • 若球员在第一步停止时,双足着地或是双足同时触及地板,他可以利用任一足当中枢足旋转。若他接着用双足起跳,他必须在任一足落地前离手。
    • 若一球员以一足落地,他仅可利用此足旋转。
    • 若一球员以一足当成第一步并起跳,他可以双足同时落地当成第二步。在此状况中,此球员不得以任一足旋转。若一足或双足接着离地,则球必须在落地前离手。
    • 若双足不在地板上,接着球员双足同时落地,当一足离地时,另一足成为中枢足。
    • 当运球结束或获得控制球后,一球员不得用同一足或双足连续落地。

25.2.2 球员跌倒在地板上、躺或坐在地板上:

  • 当球员持球时跌倒在地板上且滑动、或是躺或坐在地板上时获得控制球,此时合法。
  • 若球员随后持球滚动或试图再站起来,即为违例。
Remove ads

各种判例参考

NBA规则

在NBA比赛中,为了鼓励进攻,裁判对判罚走步违例十分宽容,很少判罚球员走步。

2009-10球季更明文加上了允许的特例。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