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赵世炎
中共早期领导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赵世炎(1901年4月13日—1927年7月19日),字琴荪,号国富,笔名施英、乐生、罗敬等,男,汉族,四川酉阳州(今重庆酉阳县)人,中国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与周恩来等创办了中国少年共产党。
生平
赵世炎1915年赴北京求学,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英语成绩突出。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加入少年中国学会。
1920年,他与其他100名留学生一起乘坐法国邮轮阿芒贝尼克号赴法国留学,参与创办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法国民生凋敝,很难找到工作。8月,他进入巴黎西郊工业区的一家铁厂工作,负责锯铁、锤铁和卸车。他每天工作8小时,业余时间阅读《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作品,也给中国的《少年》杂志供稿。在工作了几个月后,赵世炎失业,之后“阅读法文进步报刊,搜集苏俄情况,经常向国内报告”并联系在法中国人。[1]
1921年4月,他进入施耐德铁厂工作,成为该厂一万多名华工(全场工人约三万)之一,负责拉钢条、轧钢板和卸车等杂务。当时在法的许多中国工人没有人身自由,赵世炎设法为法部分华工解除了合同,使他们重获自由。为了团结中国工人,他成立了华工组合书记部。[1]
1921年6月中旬,他和周恩来、陈毅发起了巴黎“拒款委员会”,反对北洋政府以印花税、契税和转让滇渝铁路修筑权的代价向法国借款3亿法郎。6月30日,他主持会议,通过了《反对中法借款宣言》。[1]
同年,利用庚子赔款创办里昂中法大学的李石曾招收亲戚子弟,赵世炎与蔡和森发起“争回里大”、占领里昂中法大学校舍的运动。9月19日,赵世炎和李立三、王若飞、李维汉等人率领来自法国各地的中国学生抵达里昂,21日,作为代表的赵世炎和陈毅、蔡和森与中法大学秘书长褚民谊谈判,但谈判破裂。学生们强行占领校舍。之后,中法大学校长儒班联系了驻法公使陈箓,陈箓报警,褚民谊和警察没收了学生们的护照,并将他们押入兵营。赵世炎和蔡和森等开始绝食抗议,后来赵世炎逃出了兵营,向吴稚晖寻求帮助,但被吴拒绝。最后在章士钊的斡旋下,学生们被遣返回国。[1]
赵世炎选择留在法国,11月到法国北方寻找工作,为当地华工烧饭、打扫卫生及读报。1922年春夏,赵世炎多次写信给李立三说:“欧洲方面决定成立一个青年团”,即少年共产党。5月初,赵世炎返回巴黎,正式筹办少共,“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6月于巴黎成立。同年7月,他又建立了中共旅欧总支部,同周恩来一起担任委员。[1]
1923年,他与陈延年等12人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李新在《流逝的岁月》前言中说:[2][3]
“ | (我)访问了陈毅。他对留法勤工俭学记得很清楚,因此谈得很详细。他除谈了事实经过之外,还提出了一些非常宝贵的意见。他说:“赵世炎当时是党员,当我们在里昂被抓起来、关起来后,他却溜之大吉,一直跑到苏联去留学;而我们这批被捕的人,则被押送回国。他虽然是我党著名的烈士,我一直认为他当时这样的做法是不好的。领头的党员当逃兵,在群众中影响很坏。 | ” |
1924年,赵世炎回国,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兼地委委员长。同年12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常委。
1926年,赵世炎被派往上海与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留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活动。7月2日,赵世炎在虹口北四川路志安坊109号住所被捕。7月19日,在上海枫林桥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的刑场被处决[4]。
Remove ads
家庭
作品
- 《赵世炎文集》. 北京市: 人民出版社. 2013. ISBN 9787010127149.
影视形象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