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赵士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赵士㒟(1084年—1153年),字立之,宋朝宗室,是宋英宗之兄昌端孝王赵宗晟的孙子,郇康孝王赵仲御的第四个儿子[1]。
赵士㒟有大志,好学,擅写文章。起初补任右班殿直,多次升迁后担任忠州防御使、郑州观察使,又由宁远军承宣使转任代理同知大宗正事。1127年,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建立大元帅府,赵士㒟向孟太后进言,请求下令让元帅府能够承制便宜行事,又请求尊奉康王继承皇位,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康王于是登基为帝,即宋高宗。
高宗即位后,任命赵士㒟为光山军节度使,随驾南下。黄潜善等人掌权时,赵士㒟弹劾他们误国,被黄潜善排挤,外调担任南外宗正事。1129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叛乱,赵士㒟换上平民服装进入杭州,用蜡封密信送给张浚,催促他起兵救援朝廷;又给吕颐浩致书,勉励他与张浚共同渡过国难。苗傅等人怨恨张浚,张浚因此被贬谪。赵士㒟再次给张浚写信,称朝廷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让叛贼不生疑心罢了。叛乱平定后,他被加授检校少保,担任同知大宗正事。
赵士㒟为母亲守丧,丧期未满即被起复,任命为知大宗正事。他请求自己的序位在安定郡王之下,朝廷应允。他多次请求担任宫观官,朝廷不批准。因拥立新帝的功劳,高宗下诏允许他的儿子赵不议改任文臣官阶,也不用改换环卫官。又加授赵士㒟为检校少师,不久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兼任判大宗正事。他入朝觐见时,劝皇帝留意体恤百姓。
1139年,金朝归还河南、陕西之地后,朝廷命令赵士㒟到河南拜谒皇陵,他于是进入陵园,拨开丛生的草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缮整治,完成礼仪后返回。朝廷特封他为齐安郡王,以表彰他的功劳。不久,赵士㒟代理主持濮安懿王祠庙事务。因战争兴起,朝廷停止了对宗室的赏赐,甚至有人去世后因没钱而无法入殓,赵士㒟将此事上奏朝廷。皇帝下诏:凡服缌麻、袒免丧服的宗室,担任环卫官去世者,按等级赏赐丧葬费用。
赵士㒟多次上书议论政事,得罪了秦桧。等到岳飞被诬陷时,他极力辩解说:“中原尚未平定,却加祸于忠义之士,这是忘记徽、钦二圣而不想收复中原啊。臣愿以全家百口性命担保岳飞没有异心。” 秦桧大怒,暗示谏官弹劾赵士㒟与岳飞勾结,行踪诡秘,事关皇帝安危,于是他被削夺官职。中丞万俟卨又迎合秦桧旨意,接连弹劾他。赵士㒟被贬到建州居住,共十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岁。高宗为他哀悼,追赠太傅,追封为循王,六个儿子都晋升两级官阶。
赵士㒟的长子赵不凡,在苗傅叛乱时,割破大腿藏着蜡封密信,携带密信报告张浚,因功转升两级官阶,改任文臣。他跟随赵哲收复建州,斩杀叶浓,因功被赐予两级爵位[2]。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