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赵若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赵若和,南宋末年皇族。
赵家堡族谱
据福建省漳浦县赵家堡族谱《赵氏本末序》及相关书籍记述,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廷美第七代孙赵彦卿(八世)是北宋末年的学士,在靖康之难后迁移福建,其子赵寤夫(九世。一作“赵赛夫”)任武节郎,其孙赵时晞(十世)封宜亭侯,生次子赵若和(十一世)。
赵若和出生于嘉熙丁酉年(1237年)二月廿七日,[1]幼年时由宋理宗选入宫中,作为皇储。[2]宋度宗继位后,退而就藩,为闽中郡王(一作“闽冲郡王”),居福州。宋端宗二年(1277年),元兵进犯福建,赵若和跟随卫王赵昺播迁于广东新会之崖山,并在当地迎娶斗洞太师伍隆起次女伍玉蕊为妻。祥兴二年(1279年)崖山海战,宋亡。赵若和与许达甫、黄材等人以十六船夺港而出,在厦门浯屿一带遇上台风,漂流到漳浦县浦西(今龙海市南太武山下银坑),为逃避元兵追拿,改名黄天柱,在当地择地建楼,终世隐居。元至顺壬申年(1332年)正月十日去世[3],享年96岁,葬于洋浦湖西东林安德桥。
赵家堡族谱:魏王光美生德文,德文生承选,承选生克艰,克艰生叔轺,叔轺生修之,修之生公明,公明生彦卿,彦卿生寤夫,寤夫生时晞,时晞生若和。
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御史朱鉴处理赵若和孙子黄明官同姓通婚案,查阅族谱后,奏报朝廷,恢复赵姓。
隆庆五年(1571年),赵若和第十世孙赵范任浙东按察司兵备道副使,衣锦还乡后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新扩建赵家堡。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赵范之子赵公瑞,考察开封、杭州宋代两京建筑布局,扩建外城,增加不少仿宋建筑和怀宋题刻。
Remove ads
家庭
- 妻妾
- 伍玉蕊
- 陈氏
- 子女
宋史
《宋史·宗室世系》记载与赵家堡族谱名字略有不同,时晞之后无记载。
《宋史》卷235:魏王廷美生颍川郡王德彝,德彝生广平侯承矩,承矩生光国公克广,克广生建国公叔亚,叔亚生清源侯导之,导之生承议郎公揆,公揆生彦游,彦游生韫夫,韫夫生时济,时济生若和,若和生二子:嗣炳、嗣炤。
《宋史》卷241:魏王廷美生申王德文,德文生博陵郡王承选,承选生奉化郡公克艰,克艰生武翼郎叔輑,叔輑生承信郎修之,修之生公明,公明生彦𤥗,彦𤥗生寤夫,寤夫生时晞。
注释
参考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