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软对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软对抗,为一政治术语,该词在现行香港法律条文中没有明确定义(详见#定义)[1]。最早由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于2021年4月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1”开幕典礼上提出[2],他强调“凡破坏国家安全的,属“硬对抗”,就依法打击;属“软对抗”,就依法规管”。
![]() |
背景

《香港国安法》自2020年6月实施以来,“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恐怖活动”、“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四类行为在香港被定为犯罪。在该法实施的第一年,已有一百多人被捕,包括“初选案”中47名民主派人士[3]。
2021年4月,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国安法实施后的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开幕典礼上,首次提出了“软对抗”一词[2],但他并未就此词作出进一步阐述[不当原创总结?][4]。
现在,有了法律,有了机制,有了队伍,执行和落实就尤为重要。凡破坏国家安全的,属“硬对抗”,就依法打击;属“软对抗”,就依法规管。
——骆惠宁
定义
社会上对“软对抗”的理解并不一致[1],不同政府官员曾对该术语做出不同解释。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称软对抗“是透过一些看似与国家安全无关的议题作为切入点,利用假新闻、假消息或偏颇报道,通过舆情、网上发酵等手法分化社会,挑动香港和内地的矛盾,或其他负面情绪”[5];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指医疗卫生领域的软对抗是指“以隐秘而恶意的方式威胁市民健康和社会稳定”[6];而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则承认软对抗不是法律观念,亦没有清晰定义,在现行法律条文中没有明确定义,只是属于“政治语言”[1]。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香港国安法实施5周年即2025年6月表示“软对抗在香港肯定存在”,并指出“软对抗存在是真实的,而且潜伏在不同地方、各领域都有可能。有些以不同名义,听起来道貌岸然,实际是有意图危害国家安全,或做有破坏性的软对抗”[7]。
相关事件
部分香港亲建制派媒体于2025年7月起开始以“软对抗”为由对黄色经济圈相关的地点与进行各种针对性的曝光和批评。[不当原创总结?][来源请求]
大公报于2025年7月23日发布“软对抗大搜查”系列报导,其中点名指旺角西洋菜南街一栋大厦的升降机及楼梯间贴有不少“煽暴标语”;而在该报道刊出一周后,该大厦楼梯间及升降机与反修例运动相关的标语已经被黑色喷漆遮盖、被撕去或被其他贴纸遮盖[8]。
争议及批评
怀疑犯法都可以去检控。去找‘软对抗’,就会变成扰民的整治行动……她一句‘警惕软对抗’,又会对香港的艺术家和作品带来几多杀戮。
庄梅岩,2025年6月22日[9]
批评者认为“软抵抗”一词已成为方便当局惩罚各种异议行为的标签[10]。
2025年6月,作家庄梅岩于社交平台发文,认为创作空间被扼杀,表示“软对抗”一词的滥用会导致非常多人受冤枉、被无声封杀[9]。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