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

此书为陶弘景收录《汤液经法》部分方剂[1],加以《黄帝内经》条文,以五脏补泻原理编写成此书[2],充斥着道教养生修真思想[3]。多数方剂与《伤寒杂病论》同源于《汤液经法[4][5]。此书起初并未广传于世,然而因近代敦煌文献的出土而被收藏、出版,成为了解中医早期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近代版本源流

20世纪初期,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箓贩售藏经洞出土的古经卷,1918年,将诸经卷中的《辅行诀》一书售予时任湖北军马总稽查张偓南,该书最终传于偓南嫡孙名医张大昌(张唯静)。1965年,张大昌将其书抄写副本献给中医研究院,1966年文化大革命张氏家中原卷及副本被毁,1974年张大昌再度向中国中医研究院献书,该版本为张氏依据学生笔记及自身记忆还原。1988年该院马继兴出版《敦煌古医籍考释》登载校刊过的《辅行诀》,公之于世。[6][7]

由于原卷已毁,后世复原及校勘依据1964至1980年张氏、诸弟子等人的抄本、再抄本。据赵怀舟研究,诸传抄本(除了张大昌1980依据祖父医集所抄之张氏别抄本)有四个共同点:1. 包含金石药的内容;2.多数有后人添加的方药表格;3. 可依传抄本间的差异分为1965年、1970年、1975年三大类;4. 1975年后的传抄本类,张大昌新增大小勾陈汤、大小螣蛇汤。公开出版的诸版本(除了1996年张氏诸弟子整理不同传抄本,出版的《经法述义》)则无金石药及后人添加方药表格,主体行文均出于1965传抄本类;惟早期公开出版诸本无大小勾陈、螣蛇汤,后来所出版本才添上。[8]

该书特色

  1. 该书之“五味”不同于常见的五味,可能依据《素问・藏气法时论》[9]的五脏苦欲补泻为基础改作。
  2. 该书“君臣佐使”从《汤液经法》,异于《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三品三级[10],而是依据补泻、数量区分[11]
  3. 该书保存张仲景使用《汤液经法》方剂之原名。[12]它有助于了解《伤寒论》方剂来源与早期中医发展,对于现代中医史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争议

依考据,书中大小勾陈汤、大小螣蛇汤为张大昌根据《千金要方》等古籍所添加,原本无。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