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辅音

语音的一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辅音(consonant,港澳台作子音,中国大陆旧称子音、仆音[1]),在调音语音学中是音位的一种,与元音相对,发音调音环节中气流调音部位某一部分受到完全或部分阻碍。

辅音的发音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成阻——持阻——除阻。这三个阶段的情况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辅音。[2]

特征

辅音可以依据数个发音特点加以分类:[3]

  • 调音方法:辅音发音的机制,例如鼻音(通过鼻腔)、塞音(气流被完全阻塞)、或是近音(近似元音)。
  • 调音部位:在声道中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及所牵涉到的发音器官,例如双唇齿龈软腭等。一个辅音有时可能牵涉不只一个发音部位,例如腭音化喉壁化的辅音。
  • 清浊音:辅音发音过程中的声带振动模式。发浊音时,声带自气流受阻(closure)到除阻皆有振动;发清音时,声带在气流受阻时不振动
  • 嗓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一辅音从除阻(release)的一刻到声带开始震动,中间所经过的时间。送气与否和清浊音与VOT有关,送气音VOT为正值,清音VOT为接近0的正值,浊音VOT为负值。
  • 气流机制:通过声道的气流的产生机制。在大多数语言中,所有辅音都采取肺呼气机制(pulmonic egressive),但部分语言也会使用紧喉音(ejectives)、内破音(implosives)、搭嘴音(clicks)等气流机制不同的辅音。
  • 长度:辅音的发音中,阻塞维持的时间。例如在日语意大利语芬兰语等语言中,一般辅音双辅音(阻塞较长,或称长辅音)代表不同的音位。在爱沙尼亚语及少数其他语言中,甚至有三种不同的辅音长度,虽然牵涉其中的发音差异较为复杂。
  • 发音时的力道:一个尚未完全确立的特点,因为目前没有观察到任何语言纯綷以力道来区分不同辅音。

所有的辅音均能以上述的特点加以描述,例:汉语拼音/注音符号中的d/ㄉ即为"不送气清齿龈塞音" [t]

有些辅音会被区分为(fortis)或(lenis),如"p/b"、"t/d",但这属于音韵学(phonology)而非语音学(phonetics)上的区分。

Remove ads

辅音系统的规律

  1. 所有的语言都有塞音
  2. 最为常见的塞音是[p]、[t]、[k],每一种语言至少会有其中的两个音位。
  3. 最为常见的擦音是[s]。只有一个擦音音位的语言往往就只有[s],比如南迪语维瑞语;其次是擦音[x]或[h]。
  4. 绝大多数语言至少都有一个鼻音音位。如果只有一个鼻音音位,这个音位便是[n]。比如阿拉巴霍语。如果有两个鼻音音位,基本上就是[m]和[n]。
  5. 大多数种类的语言都具有流音音位,只有少数种类的语言没有流音,如达科他语黑脚语艾非可语西奥纳语

辅音发音阶段

一般辅音发音的阶段被分成3个阶段:成阻、持阻和除阻。

辅音指的是发声时,某个部位阻扰气流的整个过程。阻扰开始发生的时机谓之“成阻”,是指一个辅音气流被阻断的过程。阻扰结束的时机谓之“除阻”,是指辅音的发音部位被气流冲开的过程,通常这个部分会是最容易作为一个辨识辅音的过程。由成阻到除阻的阻扰时间谓之“持阻”,是指一个辅音发音过程中,从气流开始被阻断到释放之前的过程,通常长辅音与短辅音是指这个阶段的长短。[4]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