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速解魔方
魔術方塊的競賽運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速解魔方是指以尽量最少的时间将魔方复原的一项运动。速解魔方除了最常见的3×3×3魔方外,还涵盖了其他层数的立方体魔方(如2×2×2、4×4×4)、其他形状与结构的魔方、以及其他玩法如单手解、盲解等。目前世界魔方协会所举办与记录的一共有17项速解魔方的比赛项目。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2月1日) |
历史
在2004年,速解玩家们成立了世界魔方协会,以规划举办魔方比赛、制定规则与记录玩家成绩[1]。在2023年间,全球各地就举办了总共2135场速解魔方比赛。[2]
术语
以下是大多数玩家以及世界魔方协会使用的转动代号,用于纪录公式与解法、生成随机打乱等。
- 大写的F、B、L、R、U、D分别代表前、后、左、右、上、下层,另外小写的f、b、l、r、u、d代表连带中间层一起转动。中层则以M、S、E表示。
- 如果为顺时针转动90度,只需要写出代号;若逆时针转动90度,则在代号后加上“ ' ”或是“i”,比如上方第一层逆时针转动90度,则记为“U'”或“Ui”;如果转动180度,则是在代号号后加“2”,比如上方第一层转动180度记为“U2”。
- 阶:阶数是指魔方每个边所具有的块数,比如三阶魔方每个边就有3个小块。
- 复原:指魔方从非原始状态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 pop:指在复原中,魔方的部分零件从魔方脱离的情况。
- +2 : 指复原最后一步未对齐角度大于45度或在整个还原过程中因参赛者操作违反比赛规定而获得的加2秒惩罚。
- DNF:是“Did Not Finish”的缩写,指停止计时器时方块尚未复原(魔方复原失败),或玩家违反特定的比赛规则时的记录代号。在多次尝试取平均成绩的轮数中算作最差成绩。
- DNS:是“Did Not Start”的缩写 ,指参赛选手在一轮中放弃尝试机会而并未开始还原的记录代号,在多次尝试取平均成绩的轮数中算作最差成绩。
- sub-X:“在X秒以下”之意。例如:sub-20 就是指平均复原速度在20秒以下。
- pair:又称“F2L pair”、“corner-edge pair”或“CE pair”,是CFOP解法中,对同一空槽中角块和边块的集合称呼,因需将其配对而得名。
- ZBLS:“Zborowski-Bruchem Last Slot”的缩写,又称ZBF2L,是F2L公式的其中一个公式子集(subset)。
- COLL:是OLL公式的其中一个公式子集(subset),用于将PLL缩减至EPLL子集的情况。
Remove ads
速解法
速解法为玩家速解时所使用的复原方式。以下列举在速解魔方玩家中最常见的主流解法。
CFOP为四个步骤“Cross、F2L、OLL、PLL”的缩写,由杰西卡·弗雷德里奇在1997年提出,以层先法的概念为基底,使用较大量的公式(119个公式)以在较少的步数内还原较多的块体,从而缩短复原所需时间。CFOP因其直观的解法取径以及拥有高自由度与可变化性,在一般玩家与顶尖玩家中都是最多人使用的魔方速解法。
其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 十字 (Cross) :将底层的四个边块复原,形成一个十字。此步骤不需要记忆公式。
- 完成前两层(F2L,First 2 Layers):做完十字后,前两层会剩下的四个"空槽",各由一个边块与一个角块组成,此步骤利用公式在顶层分次将各空槽的边块与角块配对,并放进空槽中。如不考虑特殊情形(当边块或角块位于其他空槽内时),总共有41种可能的情况。
- 将最后一层顶面的颜色统一 (OLL,Orientation of Last Layer):复原顶层颜色的朝向。总共有57种可能的情况,透过判别情况后以其对应的公式复原。
- 将最后一层侧面的颜色统一 (PLL,Permutation of Last Layer):复原顶层的排列。总共有21种可能的情况,透过判别情况后以其对应的公式复原。
![]() |
![]() |
![]() |
![]() |
Cross | F2L | OLL | PLL |
Remove ads
- 先在两个侧面下方各形成正确的2X3两块,
- 使顶面的四个角块归位
- 调整中间四个棱块和侧面两个棱块的朝向
- 左右侧面顶部的棱块归位
- 中间棱块和中心块归位
- 快速还原解法java动画教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三阶魔方桥式快速还原解法教程
层先法顾名思义,即为一层一层复原,需记忆的公式数量因变种而异,但大多不超过10个。是许多速解玩家入门的解法之一。 层先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其他解法
此部分为较少玩家使用的其他解法。
由台湾的许技江自创的解法[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设计对象为刚入门的新手玩家。8355法将三阶魔方分成第一层的八个块体、第二层的三个边块、其余的五个边块与五个角块。其步骤如下:
- 8:将第一层完成,但刻意留下一个角不复原,做为“工作区(Working Area)”。
- 3:利用工作区将第二层的三个边放入。工作区的存在让玩家能以不须公式、且步数较少的方式复原。
- 5:利用工作区将顶层与工作区的五个边归位。
- 5:重复使用基础的交换公式将剩余的五个角一一复原。
其中的“五边”和“五角”两步骤,也可以用于复原五魔方的最后一层。
由台湾玩家洪启伦所设计,改良自LBL解法。特色为仅需两个公式,并结合记忆口诀。 [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角先方法是先将所有角块归位,再复原边块的方法。
棱先方法是先将所有棱块归位,再复原角块的方法。
SCAF(Six Cross And Finger shortcut)是台湾玩家赖宽祐的自创解法,其教学影片在Youtube上有超过30万的观看次数。[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电脑解法
电脑没有记忆公式的困难,因此可以找出更佳的解法。2007年,计算机科学家古柏曼与他的学生用20台超级电脑花了8000个小时证明步数上界可改进为26步。Tomas Rokicki于2008年宣布证明了任何魔方可以在25步以内解开[5],而随后更减少至22步[6]。 2010年,Tomas Rokicki和Morley Davidson等人的研究团队证明任意的魔方打乱状态可以在20步内还原。[7]
速解世界纪录
截至2025年4月28日,各种魔方速解比赛的世界魔方协会(WCA)纪录如下:[a][8]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