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逸見昌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逸见昌经(日语:逸見 昌経へんみ まさつね Hemi Masatsune,1522年—1581年4月29日、大永二年-天正九年三月廿六日),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武将,曾仕于若狭武田氏织田氏

事实速览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

昌经约在天文二十年(1551年)以前出家,法号为“骏河入道宗全”[1]

生平

初仕武田氏

逸见氏甲斐源氏之庶流,世代担任甲斐源氏嫡流—武田氏之家臣。

在武田氏领国(若狭国)支配体制之下,远敷郡被作为其统治中心;位于东侧的三方郡佐柿,由粟屋氏把守;西侧的大饭郡高滨,则由逸见氏镇守,两家分别肩负起防备邻国的职责[2]

昌经最初仕于若狭守护武田信丰。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信丰应室町幕府管领、同时亦是丹波守护的细川晴元之请(注:晴元与信丰有姻亲关系,二人皆娶六角定赖之女为妻[3]:18-19),前往丹波协助晴元方的丹波势力,与京都三好方的松永长赖展开交战[4]。昌经也随军出征,积极参与丹波各地战事。

然而,武田军最终遭遇败北,也使得信丰做为守护的权威难以施及全国,丧失统率家中有力被官与武将的能力。不得已之下,信丰只得暂时将家督之位让与长子武田义统,并选择隐居[4]

内乱与叛变

弘治二年(1556年),隐居的信丰与现任守护义统产生对立,若狭国内爆发了内乱。据木下聡先生分析,对立之原因系信丰意欲让义统之弟信由继承家督,继而引发义统不满所致[5]

这场内乱之后,虽由义统正式继承家督,但双方随后又为信丰隐居领(退休后的俸禄或领地)问题发生冲突[1]

到了永禄元年(1558)七月,事态更演变至“分裂本国”的地步。为此,信丰不得不向近江六角氏寻求庇护,离开若狭[1]

见武田家内部陷入如此混乱之情势,为避免卷入内讧,武田家的部分被官便不再前往小滨(武田家政厅)“出头”(即赴任、报到),转而各自固守在自己的领地[1][4]

此外,根据河村昭一先生的研究指出,武田父子对立背后,尚存在着围绕三好长庆的路线分歧—即【亲细川晴元的信丰】与【亲三好的义统】之间的矛盾。换言之,为了对抗仍与晴元维持合作关系的信丰,义统因而与三好氏建立联系[3]:22

在这场弘治-永禄武田内乱中,昌经起初站在年轻当主义统一方,并与拥立信丰派的家臣作战。直至永禄三年(1560年),昌经仍做为武田义统派的一员,与信丰派武田家臣及与期联手的丹波浪人对抗[6][4]

可到了永禄四年(1561年),昌经却转而与当时进攻丹波的内藤宗胜(即松永长赖)联手,对武田家发动叛乱。

传统之观点,将昌经之叛乱视为单纯的“下克上”。然而,近年来已从畿内政治史的视角,针对昌经叛乱事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7]

据马部隆弘先生之说法,叛乱之所以发生与义统立场转变有关。其指出,在永禄四年(1561年)四月,原本敌对的义统与信丰达成和解,信丰也从近江返回若狭。义统选择和解之目的,是为了避免自己在支援晴元方的日本海沿岸旧守护(越前朝仓氏出云尼子氏)联合中,陷入孤立所采取的对策。然而这样的举措却致使原本为扫讨晴元方而加入宗胜一方的昌经,失去了立足之地。换言之,义统在与信丰和解的过程中抛弃了昌经,结果昌经转而加入宗胜一方,对信豊和义统发动反叛[3]:22-23 [8]

永禄四年(1561年)六月,松永・逸见联军与获得越前国朝仓义景援军的义统军交战,遭遇败北(见《严助大僧正记》永禄四年六月条:若狭へ法云、粟屋等入国、自旧冬及合战、自越前武田合力人一万千计罢上云々、仍法云・粟屋・边(逸)见等人众悉引退、…[9])。昌经也在同年八月十五日被迫投降并放弃居城砕导山城(见《当国御阵之次第》)[10][11]

重归武田家的昌经,获得义统原谅。永禄八年(1565年),昌经于砕导山城北方约2公里处,另筑一座新的高滨城作为本城[12]

永禄九年(1566年)闰八月,企图拥立义统之子武田元明熊谷统直发动叛乱。昌经与武田信方武藤友益等人站在义统一方,甚至幕府奉公众之一的本乡信当也加入战斗,最终才勉强将这场叛乱平定(见《本乡文书》第166~168号)[13]

然而,若狭国内部仍未摆脱混乱局势,武田氏家臣的离反与分裂接连不断,战斗反复上演,政局已难以恢复稳定[13]

仕于织田信长

永禄十年(1567年),武田义统逝世[14],家督之位由年仅6岁的元明接任。

永禄十一年(1568年),朝仓义景侵攻若狭。同年八月,元明遭朝仓氏以保护为由强行带往一乘谷[15]。此举实际上标志着延续约130年的武田宗家对若狭国的统治走向终结。至此,若狭国在形式上成为由将军所控制的领国[16]

在朝仓氏入侵若狭之后,永禄十一年(1568年)九月,尾张大名织田信长迎接将军足利义昭进入美浓,并随之上洛。这也迫使尚未统一、仍处于分裂与争斗状态的武田氏家臣们,必须迅速选择究竟要效忠于保护元明的义景,抑或与义昭一同上洛、气势正盛的信长 [16]

永禄十二年(1569年)四月,信长开始出面着手掌控若狭的武士势力,昌经与其他多数旧武田家臣也明确表示效忠信长。此时,义景开始对信长展现出敌对态度[17]

元龟元年(1570年)四月二十日,信长为讨伐拒绝上洛命令的义景,自京都出阵,进军至远敷郡熊川。当时,包括昌经、山县秀政白井胜胤,以及内藤、熊谷、香川、寺井、松宫、畑田等“若狭国中有名的武士们”皆前往熊川迎接信长(见《若州国吉笼城记》)[17]。其后昌经并随军出征越前,加入了攻击朝仓氏的行列。

天正元年(1573年)八月,朝仓氏灭亡。返回若狭的元明,因曾与朝仓氏结盟,原本面临被信长处死的命运。但据《佛国寺藏武田氏系图》记载,在旧臣粟屋胜久熊谷直之的恳求下,最终获得赦免。然而,元明并未被允许再次召集旧臣、重建武田氏;原本的武田旧臣被指定改属于信长宿老之一的丹羽长秀[18]

天正三年(1575年)七月,元明率昌经、粟屋胜久、熊谷直之、山县秀政内藤重政白井光胤松宫玄蕃、畑田等人,前往京都相国寺拜谒信长。而这些人也被称为“若狭众”[18][19]

同年八月,昌经等“若狭众”作为海上军参与了信长讨伐越前一向一揆之战[20]

天正六年(1578年)六月,“若狭众”在长秀指挥之下参与对播磨神吉城的攻击(见《信长公记》)[18]

作为“若狭众”之首席,昌经的地位始终未曾动摇,且深获信长重用[1]。昌经本有高滨5千石领地,后来武藤友益所领的大饭郡佐分利3千石领地也被信长赐予昌经[21]。至此,昌经的总领地达8千石,实为一方重臣。

天正九年(1581年)二月廿三日,在京都举行的马揃”(军事阅兵)中,昌经与信长重臣柴田胜家明智光秀等人一同,以若狭众第一队的身份参加[22]。约一个月后的三月廿六日,昌经病逝[23],享年不详。其8千石遗领中,高滨城的5千石分封给丹羽长秀之家臣沟口秀胜,而新封的3千石则分配给武田元明[24]

Remove ads

后嗣

由于昌经无子,因此逸见家据称在此断绝。然而据《若狭郡县志》记载,昌经有一子名为源太虎清。也有学者认为逸见家的没落,可能是信长有意促成,以利自身统治。

后来,昌经之弟逸见经久之子昌久,成为德川氏谱代大名奥平信昌之家臣,逸见家的家禄因此延续至幕末时期[25]

参考文献

  • 笹木康平‘天文・永禄年间の政局と若狭武田氏―武田元光の婚姻政策の展开とその后―’(若越乡土研究 68卷2号)福井県郷土志恳谈会発行、2024年。
  • 新谷和之‘若狭高浜の中世城郭遗构にみる逸见氏の拠点形成’近畿大学民俗研究所発行、2024年。
  • 小滨市史编纂委员会 编‘小滨市史 诸家文书4’、1987年。doi:10.11501/9540558。
  • 新发田市史编纂委员会 编‘新发田市史 上卷’ 、1980年。doi:10.11501/9538384。
  • 福井县 编‘福井县史 通史编2(中世)’、1994年3月。doi: 10.11501/9541004。
  • 福井县 编‘福井县史 通史编3 (近世1)’、1994年11月。doi: 10.11501/9541012。
  • 松浦义则‘战国末期若狭支配の动向’(福井県文书馆研究纪要 第17号)、2020年3月发行。
  • 木下聡“若狭武田氏の研究史とその系谱・动向”‘シリーズ・中世西国武士の研究 第四卷 若狭武田氏’戎光祥出版、2016年。ISBN 978-4864031929
  • 谷口克広;高木昭作(监修)‘织田信长家臣人名辞典’吉川弘文馆、1995年。ISBN 4642027432
Remove ads

出处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