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还我特色公园行动联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还我特色公园行动联盟,简称特公盟,社团法人全名为社团法人台湾还我特色公园行动联盟,2015年成立脸书社团,以推动“为孩童争取兼具安全与身心发展的游戏空间”为理念运作,实际参与的公园改建案例近100座。于2018年登记为中华民国的社团法人。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2015年,特公盟召集人林亚玫因常去的几个位于台北市的公园中,磨石子制游戏器材被拆除,替换塑胶制的罐头游戏器材,为了表达抗议与想改善孩童在公园的游乐空间,于Facebook创立了“还我特色公园行动联盟”社团,透过社群网站召集到多位相同想法的家长,建立起组织,并于2015年11月28日在台北市政府前举办陈情记者会,诉求孩子比起塑胶制的“罐头游具”更爱有特色、有挑战的游具,最终的目标是“整个城市都是孩子的游戏场”。[1]
2015年12月,大安森林公园的改建案在特公盟陈情后,公园处改设计为全台第一座符合CNS的恐龙磨石滑梯,于2016年4月开放[2],而特公盟的家长们认为设计上仍有许多不满之处。而后政府部门邀请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公园的设计,特公盟为此成立宣传组、网站组、论文摘要组、新北市组,参与各公园的设计案[3]。
2018年9月11日,社团法人台湾还我特色公园行动联盟完成设立登记。
影响
特公盟自行统计出台北市每位儿童分配到多少公园游乐设施的数据[注 1],佐证台北市儿童游乐设施的缺乏[3],开始在全台各地宣讲[4][5],参与政府单位的公园改建设计[注 2],截至2021年2月,各地政府已与特公盟合作改建近100座特色公园[11][12],成为各区域的观光景点[13]。从2015年起特色公园的设立成为一股热潮,政府单位在这过程中建立起特色公园的设立流程,从事前选址、中期规划设计到事后的验收使用,都让公民参与。有研究结果指出,公园改造过程已扭转传统的常规、惯例与思维,比如以最有利标取代最低价标、儿童游戏权意识抬头等。[14]
特公盟与时代力量台北市议员黄郁芬、林颖孟合作,推动台北市政府制定“街道游戏执行审核计划”,制定举办儿童街道游戏活动的法源[15]。有研究指出,透过参与特公盟推广运动让女性照顾工作与公共倡议有连结,从中获得公领域的认可以及对自身的肯定,推广公民的自觉给其他以女性为主的照顾者[16]。
特公盟多次与国际的学研[注 3]交流,学习各国的经验、理念、设计,台湾与全球正在进行“儿童友善城市倡议”国家组织有互动与连结,公园的改造呼应联合国主要工作项目的“儿童友善城市(CFC, Child-Friendly Cities)”[18]。
特公盟于2016年,与眼底城事一同报名信义房屋举办的“2016社区一家全民社造行动计划”征选,获得幸福社区组楷模奖[19]。2017年11月,荣获La Vie“2017创意力100”的年度最佳社会实践奖[20]。2021年12月,则获朝邦文教基金会表扬“从个人身体力行、凝聚家庭、社区及政府主管机关对于社区儿童游戏场安全的重视,并且影响政府主管机关在设置社区公园上更完善的考量,获得评审极高的评价”,受颁对话影响力奖金牌[21]。
特公盟于2018年,在啧啧办理“儿童重返街道游戏》群众募资, 推动“街道游戏”以封街的方式解放城市空间,邀请孩子重回街道进行游戏。于2019年举办三场街道游戏活动,第三场街道游戏办在台北市大安区邻里巷弄。同年十月,台北市政府公告“街道游戏执行审核计划”,由体育局担任对民间单一窗口,协助受理封街游戏之申请;新北市政府则公告“街道儿童游戏场申请专区”,由交通局担任单一窗口,新北市三峡区及树林区的台北大学特区的民间私筹“疯北大儿童上街趣”活动,则成为促成并第一个使用的单位。
Remove ads
相关著作
2019年5月22日,由专业领域涵盖社区设计、城市共生与公共空间的侯志仁教授主编的《反造再起:城市共生ING》书籍出版,特公盟的常务理事李玉华受邀以特公盟的案例撰写第12编“〔环境萌芽〕还我特色公园行动联盟:在城市肌理中植入游戏种籽”。[1]
同年12月,也受邀在荷兰伯纳德凡里尔基金会(BvLF, 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出版的《City at Eye Level for Kids(儿童视角的城市规划)》以Christine Yuihwa Lee英文作者名撰写“Retrieval of Public Play Space for Children in Taiwan(为台湾孩子取回公共游戏空间)”一篇。[22]
2020年12月31日,特公盟出版书籍《公园游戏力》,作者为王佳琪、李玉华,编者为林颖青。[23]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