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邪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邪見
Remove ads

邪见巴利语micchā-diṭṭhi梵语mithyā-dṛṣṭi),佛教术语,指不正确、愚昧的见解,为正见的反义词,通常可以等同于恶见。作为五恶见之一的邪见,特指其他宗教教派提出的错误见解。

概论

邪见,为不正确、有害、与不相符的见解,一般来说可以等同于恶见,为正见的反义词[1],根源为无明[2]。这些错误见解可以被归纳为五者,分别为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五类知见,佛教认为这些错误见解会妨碍一个人的解脱[3]

五恶见中的邪见,为当时其他宗教教派(外道)的见解[4],特别是佛教同时代六师外道的教义。这些学说违反佛教基本见解[5],认为无有四圣谛、无有因果[6]

详述

在《发智论》中,将邪见分为谤因、谤果、谤道、谤灭四类,即谤因果邪见和谤道果邪见:

谤因果邪见

  • 无施与,无爱乐,无祠祀,无妙行恶行,无妙行恶行果。[7]
  • 无父,无母。无此世,无他世。无化生有情。[7]
  • 造教造,煮教煮,害教害,杀诸众生,不与取,欲邪行,知而妄语,故饮诸酒,穿墙解结,尽取所有,守厄断道,害村害城,害国生命,以刀以轮,拥略大地,所有众生,断截分解,聚集团积,为一肉聚,应知由此,无恶,无恶缘,于殑伽南,断截挝打,于殑伽北,惠施修福,应知由此,无罪福,亦无罪福缘,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诸有情,皆无有福。[8]
  • 无因无缘,令有情杂染,非因非缘,而有情杂染;[9]无因无缘,令有情无智无见,非因非缘,而有情无智无见。[10]
  • 无力,无精进,无力精进,无士,无威势,无士威势,无自作,无他作,无自他作,一切有情,一切生,一切种,无力,无自在,无精进,无威势,定合性变,于六胜生,受诸苦乐。[11]
  • 一切士夫、补特伽罗,所受皆是无因无缘。
  • 所受苦乐,非自作,非他作,无因而生。[12]

谤道果邪见

  • 世间无阿罗汉,无正至,无正行此世他世,即于现法,知自通达,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实知。[7]
  • 无因无缘,令有情清净,非因非缘,而有情清净;[13]无因无缘;令有情智见;非因非缘;而有情智见。[14]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