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邱永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邱永汉(1924年3月28日—2012年5月16日),台湾裔日本作家、实业家与经济评论家,本名邱炳南,出生于日治台湾台南市,后改名为永汉,此后长居于日本,被誉为“日本股神”、“赚钱之神”[1][2][3]。其亦在台创办永汉日语、永汉国际书局及《财讯》杂志等。
![]() | 此条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5年11月18日) |
Remove ads
成长背景
邱永汉是台南望族长子,父亲邱清海是有名的台湾实业家,母亲堤八重则是久留米出生的日本人。自幼在台南州台南市高砂町长大,这一带在日治时期是本岛人聚居处。战后,高砂町因有东岳殿而改名为武穆街,后发现命名有误再改为建国路,今则编为民权路一段。由于前台南市市长张灿鍙及前立法委员王幸男、王育德、林宗正及何康美等推动台湾独立运动人士亦居住于此,该路也有“台独街”之称。[4][5]
小学毕业后就负笈台北,就读台北高等学校第16届文甲科[6],与王育德是同学[7],1942年(昭和17年)后就读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大学期间曾因在定期考试中发表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批判言论而差点遭退学[3],当时邱永汉回归中国的心愿坚定,不仅和当时在日本读书的中国同学走得很近,还想偷渡到中国大陆去。结果被日本宪兵视为“有中国间谍嫌疑”而被关了一个礼拜[5]。
学成后返台初期无业时想用渔船走私糖到日本,因不熟潮汐,渔船搁浅损毁而失败[5],后继承家业,曾经营过建筑公司、当过台北市私立延平中学英语教师、华南银行的智库研究人员等。[3][8][9][10]
Remove ads
二二八事件后
1947年爆发二二八事件后,时任华南银行调查课课长邱永汉[5]与其他人联名向联合国提出请愿,并透过美联社与合众社广为传播,认为“决定台湾未来地位时,应诉诸公民投票”(应曾受1945年外蒙古独立公民投票之启发,亦为2004年公民投票法之先声),他也在台湾独立理论与运动的先行者廖文奎及廖文毅之侄子廖史豪的介绍下加入战后台湾岛外的第一个台湾独立运动组织台湾再解放联盟。[11][12]
1948年,因参与台独运动,遭中华民国政府监视并下达逮捕令,邱永汉于12月逃亡至英属香港,1954年再移居日本,并加入“台湾青年独立联盟”。[13]
文学创作
邱永汉在台北高校时即创办诗志《月来香》[14],参与台湾文艺家协会,在西川满主持的文艺杂志《华丽岛》、《文艺台湾》发表作品。其日文诗作〈凤凰木〉、〈废港〉,战后由台湾诗人陈千武翻译成中文,之后被收录在陈明台主编的《陈千武译诗选集》里。[15]
1954年到日本后,以“邱永汉”为笔名,开始写起日文小说[5];同年12月,邱永汉在檀一雄与佐藤春夫帮助下于现代社发表《浊水溪》,并入围直木奖。
1955年并以描写因对国民党政府绝望而亡命至英属香港之台湾青年为主人翁赖春木及友人(王育德)偷渡后之窘迫生活与心路历程,写成“偷渡入境者手记”,在日本‘大众文艺’杂志上连载,获得好评。这部作品经修改并加上另一部中篇小说“检察官王雨新”(一位日治时期通过文官考试并在日本任检察官的台湾人王雨新,战后回到台湾担任检察官,却因揭发贪官、得罪污吏而在二二八事件中被迫失踪的故事,被认为是描写其同乡同学王育德的兄长、毕业于东大法学部、战后回台任检察官的王育霖,但王育德认为邱以整个王家当成对象写入小说的做法,再怎么样都说不过去了。《王育德自传暨补记》p200)而成为《香港》一书[16],荣获日本文学界重要奖项的直木奖(第34回),成为首位非日本籍人士得到该奖者[17],让他成为文艺界名人。
邱永汉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光荣,可惜那一年同时获得另一重要奖项芥川赏的石原慎太郎,把所有得奖者的光芒都掩盖过去[3]。
在日台二地发展
邱永汉移居日本后,起初他投资口香糖失败赔了不少钱[5],之后为维系生活而开始钻研股市及不动产而并致富,亦因在日本周刊推荐的潜力股让许多读者赚到大钱,而赢得“股神”称号。[2][18]
邱永汉于1972年4月以前台独组织干部、旅日华侨身份响应团结反共号召及庆祝蒋中正连任总统的名义,回台湾投资设厂、协助经济建设[19];台北市中山北路上的“永汉大楼”即是该路段最早期兴建的大楼,为当年地标。
1974年,他有感于小股东常在资讯不对等下遭坑杀,因而创办《股市了然》杂志,后改为《财讯月刊》,提供投资人判断上市公司营运成效资讯,深深影响许多资深投资人,享誉财经界[2]。此外,有鉴于台湾与日本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交流频繁,他于1979年成立以推介日文书报杂志商品为主的永汉国际书局[20]、以及在1983年11月成立永汉日语补习班[21]。其他事业尚包括桃园市芦竹区的永汉高尔夫球场。
他也曾于取得日本国籍后的1980年,以无党籍身份参加日本参议院选举,未当选。[来源请求]
1990年代,邱永汉焦点转向中国大陆,希望为“促进台湾、大陆、香港三地携手繁荣”奉献心力[5]。
邱永汉在1993年前往香港时搭乘中华航空605号班机,该飞机发生事故冲出跑道,所幸生还。[来源请求]
Remove ads
捐赠文物
台南市安平古堡前的一座原安平税务司公馆于二次大战后改为安平区公所,后再改为市立“永汉民艺馆”,陈列邱永汉所收藏捐赠之台湾民俗艺品,该馆已改称热兰遮城博物馆。[22]
主要著作
邱永汉曾发行过上百本畅销书。
- 《浊水溪》,现代社,1954
- 《香港》,近代生活社,1956
- “台湾の恩人・八田技师(この人の事を知ってほしい/让我们来了解他)”, ‘文艺春秋’(252-260页), 1959
- 《金钱读本》,中央公论社,1959
- 《邱永汉自选集》,全10卷,德间书店,1971-72
- 《我的赚钱自传》,永汉出版社,1979
- 《女の国籍》,日本经济新闻社,1979
- 《わが青春の台湾・わが青春の香港》,中央公论社,1994
- 《我要活到77岁》,允晨文化,1995
- 《1997香港の忧郁》,小学馆,1997
- 《最坏的时代是最好的机会》,财讯,1999
- 《如何成为有钱人》,财讯,2005
- 《赔钱才学会做股票》,财讯,2006
参考资料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