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邵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邵䶵(生卒年不详),《至顺镇江志》记作邵篪[1],字仲恭,丹阳人,北宋官员、书法家和造纸匠。其相传于朝会时在皇宫大殿当众放屁触怒皇帝,因此被贬官而使后世所知悉。
生平
邵䶵为北宋大臣邵亢之子,有兄弟邵埙[2],为北宋大臣吕公著之二女婿[3],与词人秦观有交往,秦观一诗《闻雁怀邵仲恭》提及邵䶵[4]。其于熙宁六年(1073年)登第丙科进士,丁父忧过后宋神宗亲自提拔他为提举开封府界常平[5],历任司农寺丞[1]、承议郎、开封府推官、都官郎中[6]、驾部郎中权知郑州[7][8]、金部郎中权知同州[9][10]、京东转运副使兼措置河北籴使[5]、左朝奉郎、户部郎中[11]、陕西路转运副使知邓州[12][13]、显谟阁待制知瀛州[1]、龙图学士知越州[14]、直龙图阁知秦州、秦鳯路经略安抚使[5]、直龙图阁知苏州[15]。邵䶵因在陈世儒案中与吕公著的关系而受累,于元丰元年(1078年8月)与吕公著一同被逮捕,后被释放归家[16]。
邵䶵陕西就任时,宋朝在鄜延路、环庆路二路用兵,因屯戌过多而财困,渐入险境。众多官员因害怕而不愿在此地就职,或不能胜任而离开,唯有邵䶵能长期坐镇当地而不出乱子。其时吕惠卿为西帅,率军西进杏子坪及米脂,皆由邵䶵主持粮饷事宜。西师来米脂县城时,县城谣传西师是败退而归,县城人人皆惊,只有邵䶵凝坐不动,后众人续渐安下心来。吕惠卿深感其恩德,将邵䶵调驻邓州[5]。
宋徽宗即位后,邵䶵任直龙图阁知秦州兼秦鳯路经略安抚使,有议论说泾原路、熙河路已在要害地方筑城,秦凤路大可罢帅府省却守卫。邵䶵认为秦凤路为宋的西陲,泾原路与熙河路之间相去各数百里,其间没有坚固的城池,又无山溪阻止,如有不轨之徒听说他撤去防备,入侵此地,孤城又如何抵御?若不轨之徒得逞,咸阳镐京之间的地区必会受扰。邵䶵知道说得太迟,不怎样来得及,仍为之上书三次,其他人都佩服他的远虑,担心泾原路会有危险,朝廷决定率军赴援,但西陲连年战争,当地军力已减少了十之七八,邵䶵认为全数军力援救泾原路也会有危险。邵䶵自言长年出镇陕西,凡山川之险易,外族与汉人之虚实,金钱和粮食的盈亏都是习惯见了,所以他议论的措置都是非常实在的。其后邵䶵任显谟阁待制瀛州,原本朝廷有意让其升任侍从,但他作为吕公著之婿,被视为元祐党人,遂改作直龙图阁知苏州,后邵䶵卒于任上[5]。
Remove ads
书法成就
邵䶵以书画见称,其受教于蔡京学沈传师的书法,后成名家。其字被评为字体工正清劲,但秀有余而老不足[15]。其作品有《邵仲恭到京帖》、《游师雄墓志铭》等[17][18]。南宗大臣岳珂亦是邵䶵书法作品的爱好者,其有作《邵仲恭展晤省见二帖赞》来赏析邵䶵的书法作品[19]。现有存世行草书法作品《尺牍》纸本,存于国立故宫博物院[20]。
传说
《桐江诗话》记载元佑年间,有仕人王景亮与仕族不成器的子弟组成结社,纯粹嘲诮士大夫来起不雅外号,故结社外号叫“猪嘴关”。吕惠卿察访京东之时,社人见吕惠卿清瘦,说话之际喜以双手指画,为吕惠卿起了外号“说法马留”,并凑上七字:“说法马留为察访”,社人无人能对下句。一日邵篪(《桐江诗话》记作邵篪,“䶵”为“篪”的异体字,邵䶵的侄孙亦名邵篪)因朝会时在皇宫大殿放屁出丑,被贬去东平,而邵篪高鼻鬈髯,貌若狮子,社人为邵篪起了外号“凑氛狮子”,乃赋“说法马留为察访,凑氛狮子作知州。”吕惠卿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找了个理由抓了王景亮一行,结社也因此解散[22]。
邵篪在皇宫大殿放屁之事直到明朝还有人记得,明朝大臣赵南星在著作《笑赞》中感叹,邵篪流传下来的风流韵事,无人知道,唯在皇宫大殿放屁之事,至今仍传,要不然,差一点与草木同腐了[23]。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