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郑韩故城

先秦时期郑国和韩国首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郑韩故城map
Remove ads

郑韩故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市区,双洎河与黄水河交汇处一带,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都城的遗址。

事实速览 郑韩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城垣

郑韩故城城垣平面呈不规则形,周长19公里,面积在16平方公里以上,分为东城和西城,中间由隔墙分开。其中西城为宫城,主要为宫殿区和大多贵族府邸;东城为郭城,面积较大,分布着郑国贵族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居住区、宗教礼仪性祭祀区等。距《左传》、《史记》等古籍记载,郑国都城有14处城门,现今残存的郑韩故城城墙有20处缺口,其中多处应为城门位置[1]

2017年2月,考古学家在东城北城门遗址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城门和瓮城[2][3]

郑国宫城

郑国宫城位于西城,今阁老坟村一带,坐西向东,发现部分地下的春秋时期夯土建筑基址。除此之外,在该村的西部仍保存有一处地面夯土高台建筑基址遗存,俗称“梳妆台”,南北长135米,东西宽80米,高8米。台上有陶井圈构筑的水井,以及埋入地下的陶排水管道。在台基外地下发现夯土筑成的围墙遗迹。郑国的祖庙和社稷遗址主要分布在东城,发现多处与祭祀有关的青铜礼器坑和乐器坑[1]

韩国宫城

韩国宫城亦在阁老坟村周围,面积较郑国宫殿区扩大,朝向改为坐北朝南。夯土建筑基址遗存较多,其中面积小的数百平方米,大的上万平方米。另外发现有“地下冷藏”遗址、灰坑、窖穴、水井等遗存。宫城墙用红粘土夯筑,宽约15米,墙外侧有壕沟,宽15米,深约5-8米[1]

手工业遗址

郑韩两国的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期较为发达,《战国策·韩策》中有“天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的记载。郑韩故城内外,发现有铸铜遗址、冶铁遗址、制骨遗址、制陶遗址、制玉遗址、缫丝作坊遗址、铸币遗址等,大多分布于东城,个别位于西城或城外[1]

墓葬

郑国墓葬

目前发现两处郑国贵族墓地,一处为1923年发现的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有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精美青铜器(新郑彝器)。新郑彝器出土后引起轰动,被押运到当时的省会开封,交由河南古物保存所收藏,即河南博物院的前身,新郑彝器也成为了河南博物院的第一批藏品。之后历经战乱,这批青铜器目前分别藏于河南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等处[4]

另一处为后端湾郑国贵族墓地,在16万平方米范围内分布有3000余座古墓葬。其中中型以上墓葬206座,长宽在15米以上的墓葬有14座,长宽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有4座,另有23座大中型车马坑。2003年8月,于后端湾墓地发掘出一座郑公大墓(一号坑),平面呈“中”字形,南北总长45米。墓室长13.9米,宽10.95米,深7.5米,带双斜坡墓道,为首次发现带双斜坡墓道的春秋诸侯墓,墓道上拆葬车辆45辆。发掘的一座车马坑,东西长10.4米,南北宽8.4米,深5米,拆葬车22辆,殉马40余匹[1]

2017年2月,开始对一号坑西侧的三号坑进行考古发掘,该车马坑南北长约12米,东西宽11米[5]。坑内发现4辆车,以及122匹马的骸骨。其中1辆为安车,车顶有纹路呈方格状的彩席遗痕,纹饰上遗留有红、黑、褐等多种颜色,车轮上辐条达26根,为郑韩故城遗址中发现的形制最大、装饰最豪华的马车[6][7][8]。郑国三号车马坑作为郑韩故城遗址考古的一部分,也因此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9]

Remove ads

韩国墓葬

Thumb
西亚斯国际学院内的一处韩王陵

韩国王室的墓地分布于郑韩故城外的周围地区,目前已查明的韩王陵及韩国王室墓共有11处陵区28座陵墓,分布在许岗村、王行庄村、西亚斯国际学院内等地。这些墓葬均为南北向,平面多为“中”、“舟”、“甲”字型,并多带有陪葬坑。王陵及陪葬墓均有高大土冢,部分墓冢上有建筑遗迹[1]

保护情况

Thumb
郑韩故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示牌

1961年,郑韩故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后勘察发掘。2006年5月,韩王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郑韩故城。

2013年12月,郑韩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10]。2017年12月2日,国家文物局在浙江慈溪召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郑韩故城作为第三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1]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