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郭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郭玹(1395年—1447年),字贞白,明朝军事将领。凤阳临淮县[a](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武定侯郭英庶次子郭铭之子,袭武定侯。
生平
郭玹的母亲徐氏是徐达的堂姐妹。姐郭氏、兄郭琮[a],还有一个姐妹。
建文四年(1402年),皇叔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自焚;郭玹的父亲郭铭在泗州死于国事,学界认为是自杀殉国。
永乐九年(1411年)之前,郭玹已授舍人。时,明仁宗为太子,长姐郭氏即是受宠的太子妾室,另一位姐妹郭氏是汉王朱高煦妾室。永乐八年八月,长姐郭氏曾写信给郭玹,信中称“念尔初得官守,未能创制官服。今按礼制榜式,造赐尔公服一副,俾尔动尊礼度象服。”永乐九年三月,以世勋子,舍人郭玹与兄郭琮同时升官。他升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兄弟二人以皇亲之故,俱食禄,不任事[1]:58。后转汉府护卫指挥[a]。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仁宗即位召还郭玹,连续升任左军都督同知[a]。十一月,张皇后和郭贵妃家族同样因“戚恩”之故受到封赏[1]:60。明仁宗令郭玹袭封祖父郭英的武定侯爵位,给赐诰命,追封他死去的父亲郭铭为武定侯[a]。武定候爵位“本在永乐间以事停袭”。《明实录》记载、郭良上奏,郭铭一房越过郭英庶长子郭镇一房袭爵是因郭贵妃的缘故[2]。郭镇与郭鸣两房在此后百多年,围绕着武定侯爵位开展争斗。当代研究者黄阿明认为,因郭贵妃之故,使其弟郭玹获得武定侯爵位的说法实是“惯性思维的影响”。黄阿明指郭玹获封武定侯,实因郭贵妃带来的“戚恩”之故。若明仁宗当时另拟新爵号,则不会有家族争夺爵位的纷争[1]:59—61。
宣德二年(1427年),掌署宗人府事,缵修玉牒,完成后受赏[a]。署宗人府事时,郭玹“夺河间民田庐,又夺天津屯田千亩,[明宣宗]罪其奴而宥玹[3]。”宣德三年(1428年)九月,统领右掖军马,跟从明宣宗出境巡边。至会州,命总令军部大营,之后皇帝在近郊狩猎时,屡次命郭玹居守京师,总领五军诸司等军务。正统三年(1438年)八月,命前往凤阳督修皇陵,竣事后还京。正统九年(1444年)十一月,挂镇朔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宣府。其治理边镇有军功,砌完宣府城垣及重修边垒二百馀里[a]。
正统十二年(1447年),郭玹在宣府镇所去世。明英宗为之缀朝。同年九月,安葬于北京怀柔县红螺山[a]。1998年,墓志在怀柔红螺寺附近出土[4]:73。
Remove ads
家庭
备注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